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

双创人才培养的宁大模式


□周 青

宁波大学身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宁波,在“宁波帮”精神熏陶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在宁大,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加强顶层设计

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6425计划”

学校实施了“双组长制”的“一把手工程”,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十年大计”,明确提出创新创业“6425计划”,即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人数超过在校生总人数的60%,参与学科竞赛人数超过40%,参与创业实践人数超过20%,创业率达到5%。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五大机构协同和校院两级联动系统推进全校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凝聚全校之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计入教师工作量,列为职称评聘的条件;建立学校各类专利及技术的转让、入股机制;在学生奖学金设置中加强创新创业的导向、增加获奖比重;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创业成果特别突出的学生可提前获得学位或保送研究生。

深耕第一课堂

建设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建设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推行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完善课程结构,形成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以及专业方向模块组成的新“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启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建设工程,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率先使用“混合式教学”。启动新增20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3门创新创业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率先使用在线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进14门通识在线选修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将正式纳入必修课,探索“三阶段+团队化”的授课模式。

优化学业指导管理,推广多元评价机制。推广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位学生修满4个学分才能毕业,包含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5个方面共300多个项目,实现“第一课堂实践化、第二课堂学分化”。建设校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区,形成递进式实践教育新模式。学校出台了阳明创新班和创业班学生培养的相关办法,同时实施“双百导师”计划,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养。

立足“三平台+三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质量

学校建立了以宁波大学1986创梦园为核心的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学子提供创业咨询、导师帮扶、专业培训等多方面创业服务;打造“实验中心+实验项目”互为融合的创新实验开放平台。学校拥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个,建有12家省级校内实践基地和281家校(院)级校外实践基地;构建“项目+竞赛”多维度互动的创新成果培育孵化平台。学校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学生科研项目体系。

学校还建立了以创新创业驱动中心为载体的创新创业转化体系。围绕现代海洋学、电子信息通讯、生命健康三大学科群及地方产业特点,通过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形成校、院两级驱动孵化工作体系,充分促进专业学科创新与创业项目的互融转化,提高创新创业转化率;开展递进式分层分类的实践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分阶段递进式培养,将实践环节分为意识激发、实践训练、培育孵化等三个培养阶段,并针对不同培养阶段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

(作者系宁波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