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

从台上到台下 双创看“浙”里


编者按: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日前在厦门落幕。我省高校共获得11个金奖、9个银奖,金奖数首次位居全国第一。省教育厅连续4年获评优秀组织奖。下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将由浙江大学承办。为更好总结我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经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本报特推出专版,介绍其取得成绩的缘由,同时邀请本次获得金奖的4所高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自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典型做法,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汪 恒

十月的厦门秋高气爽,对长期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浙江高教人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江高校的参赛项目首次在金奖数上位列全国第一,省教育厅连续4年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浙江多年来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

高楼平地起 双创功夫在平时

在本届“互联网+”大赛中,浙江省共有46个项目入围决赛答辩环节。而实际上,我省相关选拔赛在今年3月就已经启动。报名参赛的项目数量是去年的1.6倍,参赛面达到了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的4%。我省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好的团队是自己冒出来的,不是拔出来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指导教师赵杰说。宁大科技学院此次凭借2个金奖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拔得头筹。“学校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就设有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之后,学生们可以跟着学长参加创业实践或竞赛,形成了高年级带低年级、持续相接的梯队。”在赵杰看来,“竞赛成绩只是双创教育的副产品。”

宁大科技学院是我省高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成果背后,“示范性创业学院”建设是其中重要抓手。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目前,省内已有102所高校建成创业学院。这些创业学院依托校内二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地方科技园等,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训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方案等,成为各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部分高校还开展了本专科“3+1”“2+1”、研究生专业硕士融合创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今年6月,省教育厅遴选产生了34所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以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的链条上,环环相扣。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省教育厅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创业导师队伍。同时,浙江还对现有的“互联网+”等三项创新创业赛事进行整合,为赛事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实现了“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企业助威”的良好局面。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实践,从“做中学”到“扶上马”,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浙江高校不断趋于完善。

改革没有完成时 纵深发展提质量

自2015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首届比赛以来,浙江大学共包揽了4届比赛中的2届总冠军。本届比赛,浙大的项目又获得全国季军、最具商业价值奖的好成绩。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成为该校项目快速脱颖而出的“杀手锏”。“高科技含量,开始成为创新创业竞赛的新趋势。不少高分项目都是站在了科技前沿。”观赛的宁波大学指导教师洪松认为。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另起炉灶,而应与其他课程、其他培养环节有更多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浙江开始逐步向纵深探索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我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了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浙江在全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战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省教育厅在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素养、辩证思维、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都被写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关课程体系、导师培训、需求对接平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逐步完善。

今年6月,省教育厅还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相关通知,其中指出,到2020年,各高校每年要有不少于在校生总人数2%的学生得到专门的创新创业培训。未来,省内大学生将享受到更加系统、全面、有深度的创新创业教育。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