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

建设一支潜心教书育人的师者队伍


□本报记者 汪 恒

本科教育阶段是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的成型期。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德高”“学高”“艺高”并且能担负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角色的教师,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的正面影响。

让这样的教师更多一些,正是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题中之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提出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其中之一便是“回归本分”,即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只有引导广大教师更多地回归“认认真真教书育人”的初心,本科教育质量才会有进一步提升的坚实保障。近年来,我省本科院校聚焦师德师风建设、课堂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对今年刚入职浙江师范大学的张艳妮而言,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尤为难忘。当天,她和80多名“新教师”同事一道在校内的先贤孔子像前进行了新教师入职前的庄严宣誓。在我省高校,宣誓制度、师德承诺等已成为新入职教师的“标准动作”。校方希望以此增强他们“德高为师,行为示范”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长期以来,师德师风建设在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占据突出位置,并成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2014年,省教育厅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加强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等多项举措。

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如何解决“教授离讲台渐行渐远”的问题?我省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规定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职务。各高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完善。在中国计量大学,校方每年会对各教学单位制定“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工作指标”,并通过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与质量评价等评估教授的授课质量。

另外,我省还积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教师设有师德考核档案,在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环节,师德表现不合格者将被“一票否决”。全面营造“清正教风”已成为省内本科院校的共识。

为全心投入教学者“正名”

从教20余年,每年承担10余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近两年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600学时……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翁恺前不久因为教学上的用心付出获得该校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被授予奖金100万。从早些时候设立的浙大永平奖教金,到近两年新设的浙江工业大学教书育人卓越贡献奖、宁波大学真诚奖教基金……近年来,我省本科院校中出现的用于奖励一线教师投身教学的奖项越来越多。以往高校里“重科研轻教学”的风向正在悄然改变。

高水平教学需要教师的增量投入。除了加大力度表彰优秀典型,更离不开配套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就是其中重要一环。2014年,省人力社保厅和教育厅出台规定,明确省内高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主权下放,实行自定标准、自主评聘。深耕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也成了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之一。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将教授专业职务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研究并重、科研为主型等5种。“课上得好也能当教授”成为现实。

在课堂教学制度方面,省教育厅于2014年向全省高校印发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教师互助听课机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措施。同时,校(院)长教学述职评议、教学诊断巡查等也不断深入。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在高校普遍推开。不少高校在职称评聘方面,开始向教学工作优秀的教师大力倾斜。除了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高校对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培养和选拔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师专业成长有“保障”

青年教师学历高、工作热情高、容易走近学生,但有时在教书育人上还欠点火候。10月中旬,浙工大教师发展中心办起了首期“青椒荟”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代表来为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给他们的成长“加点料”。

随着我省本科教育规模逐年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陆续走上教学岗位,如何提升他们的执教能力成了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是我省较早推开实施的机制之一。对于新聘用的青年教师,高校需“一对一”确定指导教师,采取师傅带徒弟、为期一学年的助讲培养,期满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讲台。有了导师的领路,青年教师对“站上讲台”有了更多的自信。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更多外力助推。各高校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在浙师大,全员教研机制日益成熟,除了本校教师受益,还吸引了外校教师组团“旁听”。浙工大搭建了“名师下午茶”等平台,建立起青年教师与前辈之间的便捷交流渠道。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建设30个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此外,我省还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和海外的访学活动。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计划、高校师生境外访学培训交流计划、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等逐年推进。在《规划》中,专任教师访学(研修)比例被列为主要预期指标。到2020年,研究生培养高校的专任教师访学(研修)比例将达到40%,其他本科高校也将达到25%。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