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

温肯:发掘学生的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 汪 恒

“园区找到了打造网红摄影基地的新定位,客流量迎来了高峰!”近日,温州鹿城区“米房”文创园负责人专程来到温州肯恩大学,向这里的大学生团队致谢。这支团队3个月前由温肯学生组建。商业咨询需要帮助客户提出解决方案。大学生能胜任吗?“米房”负责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学生团队对创意园现有的导视系统、业态环境、园区设施等做了认真分析,最终给出了全套解决方案。

组建团队,缘于温肯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实施的特色课程——国际商务咨询。院长曹江说,明年打算继续加大“挑战性”,把咨询项目的对象定为海外企业。大胆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并为其争取更大的展示舞台,正是温肯这所“年轻”高校的特有风格。

2014年正式成立的温肯,作为我省与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项目,以及教育部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之一,带着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身携中美高等教育融合的基因,在育人模式探索上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的钥匙

9月底,纽约联合国大楼内,联合国大会的一场高级别论坛上出现了温肯学生的身影。大三国际会计专业学生王逸尘经过层层选拔,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参与到这场以科技、社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讨论中。这并非王逸尘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早些时候,她还参加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的新一轮气候谈判。公众场合上,王逸尘展现出来的自信和流利的英语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王逸尘的故事在温肯并非个例。温肯成立4年以来,有上百名学生走上了国际舞台。比如走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大会的2018届毕业生楼敏慧、代表中国青年参加APEC会议的2017届毕业生夏雪。还有不少学生带着论文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大四学生徐晟楠带着自己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和同伴一起前往日本参加了学术会议。“除了见到了专业领域的大咖,也锻炼了演讲技巧和公众场合的表现。”她说。

她们的自信与底气从哪里来?在温肯,超过90%的课程中课堂人数平均为25人。小班化的环境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充足空间。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过程性评价理念深入人心,课后作业、小测验、课堂展示、小组项目等贯穿课程全过程,有的课程考核期末测试成绩只占10%~20%。学生对知识输入和输出的频率因此大大加快。

温肯采取全英文授课,对于每届新生来说,语言能力是挡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学校专门提前了新生报到时间,用来开展为期10天的新生英语强化训练营项目,通过集中授课和各种工作坊,鼓励大家开口说英语、提高社交能力并了解美式教学风格。“英文能力是学生利用学校各类国际化平台和资源的前提条件。”项目负责人何晓璐表示。

另外,学校还设立了种子基金,对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外比赛和会议给予支持,鼓励年轻学生勇敢去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今年暑假,全校近10%的学生都参加了海外志愿者活动和各类海外实践项目。

挖掘学术潜能做“扬长”教育

尽管毕业两年了,温肯2016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王永富对母校还是有种特殊的感情。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完硕士的他,近日专程回母校看望昔日的教师。王永富说:“这里的节奏很快,还有很多和老师一起做项目的经历。所有这些给我在美国的硕士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永富所指的师生科研合作,是温肯的一项学术特色机制。学校鼓励学生和教师拍档开展学术研究,还专门设立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教师孟宇在校内开设了一门必修生物类课程。在课堂上,她乐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项目,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机会。在她所在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申请参与教授的科研课题,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打开科研思路。

2018届毕业生许诺是最近的获益者之一。刚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他,入学两个月后就收到了美著名高校教授的直博邀约。其中,本科期间发表的5篇论文成绩成为打动对方的关键“筹码”。大三时,许诺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并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研究方向。

孟宇有着在国内和国外高校的求学经历,在她看来,温肯的课程体系有明显的“T”字型特色,既让学生广泛涉猎,同时也给他们机会在某一细分领域深入。在温肯学生的毕业要求里,通识课程的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25%~35%。学校鼓励学生积极辅修,提升文理跨学科技能。“有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帮他们一把,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代理学术副校长杨毅欣说。2016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周晓高,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感兴趣,就朝这个方向努力。毕业之后成功申请到美国芝加哥大学。

学校还组建了专门团队,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持服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个人信心、学习动力等方面的悉心建议和情感支持。

践行自主管理重视团队精神

课余时间,温肯学生见面最多的恐怕就是被他们称为“书院导生”的学长了。在温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和辅导员。但学校在学生管理上找到了新的切入点——让学生管理学生。书院导生制就是其中之一。书院导生由校方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按30∶1的比例配置。这些书院导生,既要承担公寓文化建设、学业促进的责任,还要成为新生的朋辈导师,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

大三学生张卓已经做了一年半的书院导生。“成为书院导生是件光荣,也很严格的事。每位书院导生经过考核后,还有1~2个月的实习期。一年一聘,相当于半个学校的职员。学校还会发放详细的操作指南,进行规范上的指导。”张卓会经常和对接的学生们沟通,了解大家的近况。碰到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还可以咨询身后的书院导生团队。每周,书院导生会都会举行例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干部相比,书院导生的自主权更大,非常锻炼人。”张卓说。

在温肯,书院导生、公寓文化建设专员、校园生活导师等共同构成了学校书院制的管理体系。而在其他领域,学校也鼓励学生通过互助来解决日常困难,重点培养大家的公共意识和团队意识。每年新生报到前,学生们会组织起一支叫“mentor”的学长队伍,帮助新生顺利完成报到流程、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没有固定班级,学生们也有一支类似助教的“PREP”队伍,帮助新生顺利完成选课、开展社交、组织周末集体活动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