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28日 星期

从“网瘾少年”到“小小发明家”


□本报通讯员 陆宗尧 杜福强

曾一度沉迷网游,险些自暴自弃,如今却成了“小小发明家”,拥有多项专利……学生杨凯旋是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名人”。他的励志故事,也成了学校的一段传奇佳话。

“网瘾少年”变形记

说起自己的经历,杨凯旋的形容是“好比减肥成功一样励志”。这个外形酷帅的男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眼中的调皮鬼。初一、初二时经常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家长不知被教师“约谈”多少次,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

果不其然,杨凯旋中考失利了。家中的亲戚都建议他转回老家就读,这让杨凯旋的自尊心备受打击。妈妈和二姐最终决定让他留在宁波。幸运的是,杨凯旋被镇海职教中心机电专业录取了。

新的起点,杨凯旋也想重新开始,但要戒掉网瘾并不容易。如果照旧,杨凯旋很可能重蹈覆辙。

在网络世界里争强好胜,喜欢动手实践,渴望得到表扬……班主任童奇波捕捉到了杨凯旋的这些特点,开始为其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创造各种机会,鼓励他在专业领域里尽情表现自己。

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创新比赛、创客挑战赛、专业技能比武……“打怪闯关”式的活动教学,激活了这个机智少年心中的“小宇宙”。他开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因为他发现学校的活动更有意思。

和发明大王的“忘年交”

2017年年初,学校请进镇海本地的“发明大王”陈际军。陈际军拥有500余项专利,学校聘请他为创新思维训练和发明课的指导教师。第一节课,杨凯旋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就给发明大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年4月,复旦大学华商研究院副院长徐为民教授到访学校,陈际军、吴炳发等多位“发明大王”和学校教师一起商讨如何推进中职生创新教育。座谈会上,杨凯旋等3位同学也受邀参加。“当时专家们正在讨论一个电机制动装置的改良方法,我主动插话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专家们认真地听了我的方案。徐教授还给我竖起大拇指。”杨凯旋说。事后,陈际军问他:“愿不愿意合作搞发明?”

这句话让杨凯旋既兴奋又害怕:“我能行吗?”“能行!”陈际军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文献检索、机械制图、模型搭建、模拟测试……短短3个月,在陈际军手把手地指导下,杨凯旋写的《一种管状电机制动装置及减速箱》发明专利顺利提交。高二下学期,杨凯旋乘胜追击,对产品重新改良,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本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陈际军告诉他:“发明是可以上瘾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未解决的问题太多了。”杨凯旋每周都期盼陈际军来学校,一见面就汇报自己这段时间的新想法。“这个小徒弟,脑瓜灵光,我很满意!”陈际军对此赞不绝口。高二暑假,杨凯旋又完成了《一种黑板擦》和《一种新型图钉》两份实用新型专利的编写,并于近期提交给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陈老师教导我的,是用‘透视眼’看机电装置,别人在看外观和功能时,我在‘找茬’。”杨凯旋打趣道。

做一名有定力的“发明家”

“如今,我最不能忍受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佛性’。我的师傅陈际军60岁了,还在发明创造,我们青年学生更不应甘于现状。”杨凯旋说。

学校电子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负责人万华从高一就带着杨凯旋参加各类创新发明比赛。不仅如此,还带着他下企业,让他发现产品应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经过这一轮轮的磨合,杨凯旋成熟许多。

“高二下学期,我跟着万老师戴上安全帽进出宁波甬欣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我跟工程师研讨技术参数,没人把我当学生。”杨凯旋说。

2018年5月,杨凯旋参加了首届“一带一路”机器人巡访竞速大赛,比赛过程中机器人传感器突发故障,他独自与评委交涉沟通,顺利解决问题。这段时间,他又在积极准备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创新技能大赛。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佛性’不可有,但‘定力’要存心中。现在的我不再害怕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因为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杨凯旋说。

杨凯旋的下一个梦想是考上本科院校,并把自己这3年的经历拍成一部微电影,激发学弟学妹一起努力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