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19日 星期

柯城:“银龄”讲师再出发


□本报通讯员 吴昊斐 朱春美

“我的一生和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师德的核心就是爱,以生为本是我最崇尚的教育理念……”前些天,在衢州市柯城区新教师的入职培训课上,一位满头华发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用自己毕生的教育经历,为新教师们阐述了何为“为人师表”。

老先生名叫陈先福,曾当过5年的初中语文教师,也当过柯城教体局(文化局)局长。退休多年的他依旧心系教育,今年3月还领衔成立了柯城区“银龄讲师团”。首批讲师团成员共11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他们是地方退休教师老年协会从1400多名退休教师里择优聘任的,其中有的当过局长、校长,也有的曾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还有原教研员。

在柯城区教体局(文化局)党委委员祝亚林看来,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身体健康的离退休教师参与乡村教育教学活动,把他们一生积累的优秀管理经验、教育理念辐射到乡村,可以让乡村教育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也是柯城在教育部以及省里意见出台之前率先启动该计划的初衷之一。

这些天,柯城区黄家乡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忙着备一堂能展现个人特色的语文课,这是“银龄讲师团”成员杜新莲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校长许燕介绍说,学校的语文学科相对较弱,杜老师作为语文教研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在教师培养上也有自己的一套。而组织学校全体语文教师来一次“赛课”,以赛促学,就是杜新莲带来的“见面礼”。

和杜新莲一样,“银龄讲师团”的退休教师已经分别和柯城区的15所农村学校结对,利用各自所长,为农村学校出谋划策、提升质量。陈先福笑着说,虽然退休多年,课堂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方法、新理念,但讲师团成员们有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对教学评价、教师整体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按照计划,讲师团成员一年必须安排4次重要的讲课,送到结对的农村学校。此外,他们还要组织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意味着,退休多年的他们从此再也不能享受清闲的生活,而要为教育奔波。对此,柯城区教研室原主任、科学教研员周亦平直言,难忘那些从未上过音乐课的农村孩子在第一次上音乐课时的激动,就想着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而在陈先福看来,一来农村学校规模不大,教师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少,优秀的退休教师有用武之地;二来农村教师师资紧张,代个课帮个忙,他们也能顶得上。而且“银龄讲学计划”其实也为离退休教师的晚年生活注入了快乐元素,他们还能在乡村振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自讲师团成立以来,这些白发苍苍的退休教师先后到农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受益师生有6000余人。如今,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许多人都自愿自荐要加入。暑期里,讲师团又新增了3名成员。如今,队伍里最大的75岁,最小的60岁。他们退而不休,不怕劳累,“当老师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