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19日 星期

微信家长群减负不妨约法三章


□张玉胜

现在,微信家长群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不过,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也成为一些教师的隐性负担,不少人感叹:“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9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微信家长群此前曾被网友诟病为家长的负担,如今又有许多教师抱怨其成为他们的负担。原本为方便家校沟通的平台,缘何成为两边不讨好的“负担群”?

究其原因,一是信息量太大,让教师应接不暇。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家长,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几十个问题,查看微信信息、回应家长咨询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闹不好就有可能冷落和得罪家长。此前就有报道称,一位教师因未及时回复家长在群内的发问而遭到对方殴打。

二是每个教师都知道要在家长群里谨言慎行,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鉴于教师的职责与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家长群里畅所欲言,必须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师德低下的证据。

微信家长群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建立,其目的就是要携手培育好健康有为的下一代。维护家长群的有序发声,规避其成为“负担群”,也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将心比心、相向而行。

去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等规范管理要求。微信家长群一般都由班主任建群,班主任也理当担负起管理好这个群的重任。

凡事预则立。防止家长群成为“负担群”重在约法三章、有规可循,制定出体现双方诉求、契合相关法规、构筑良好秩序的管理规则。比如,规定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规定除确有必要的家长表态外,应力避泛滥庸俗的一味“讨好”,切不可将其异化为急功近利的“攀比群”“马屁群”;规定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别注明要收到回复,家长不必逐个回复等。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以规则约束发声、减轻群友负担,还需家长和教师们的相互监督和务实践行。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