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27日 星期

彭求:立志“务农”的大学毕业生


□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早上5点起床,带上农具去播种、施肥、除草;中午短暂休息,下午3点继续来到大棚耕作,直到太阳下山……这是浙江农林大学农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龙泉市大汪村“乐正越果”家庭农场负责人彭求这个夏天的日常。

大学毕业后的1年多时间里,彭求调研了不少农业创业项目,前往涉农企业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并克服资金、土地等种种困难,回到老家农村投身农业创业。彭求觉得,投身现代农业虽然辛苦,自己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2013年,家住龙泉市农村的彭求考上了浙农林大农学专业。农民家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竟然还是报考了农林大学的农学专业,这让亲戚朋友不理解:“作为农民的孩子,你深知做农民这么辛苦,怎么还读这个专业?”

彭求告诉他们:“正因为农村缺少科技,缺少人才支撑,所以农民才这么苦。既然我有机会上大学,就希望自己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毕业以后能为农业农村做点事情,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如果农民的孩子都不愿意从事农业,那么农业的未来还能靠谁呢?”

进入浙农林大后, 彭求并不“死读书”,经常和同学一起开展培训、旅游策划等创业活动。大学4年,彭求不仅没花家里的钱,而且还攒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大学期间创业,不仅仅为了挣钱,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彭求说,自己毕业后敢于积极投身农业创业,是因为在大学期间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创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让自己对农业创业充满信心。

2017年,彭求大学毕业,原本准备立刻开始农业创业,但父母觉得,做农民风吹日晒太辛苦,坚决反对他回乡做农民。彭求只好暂时在老家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虽然在企业工作“旱涝保收”,又是在专业对口的现代农业企业,但彭求仍觉得少了点什么。在彭求看来,当农民并没有什么不好,自己本来就是“农二代”,现在又正碰上提倡“乡村振兴”的好时候。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彭求与父母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沟通。最后,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人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农业创业,就应该趁着年轻马上行动。”

虽然身在农民家庭,也学了系统的农业知识,但是真正干起来,彭求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万事开头难,从事农业创业更难。亲戚朋友不理解,创业资金不足,劳动力不足,土地难整合,这些都是彭求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成了彭求的不二选择。亲戚朋友不理解?更要自己努力做出成果。缺少资金?拿出自己大学期间创业和毕业后工作积累的所有资金。缺少必要的劳动力?在忙的时候雇人帮忙。没有土地?就从其他农户那里租。

拿着紧巴巴的创业启动资金,彭求在大汪村租下了十几亩地,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后,他选择西瓜等种植品种。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他自己搭建了种植大棚,从深耕整地、选种育苗、建造滴灌到配置有机肥无机肥比例、改良土质、测算农药安全用量,彭求亲力亲为。

今年3月开始,彭求正式做起了“职业农场主”:每天起早摸黑,撸着袖子、穿着雨靴、弯着身子在地里打理各种农作物。同时,他还在全村带头引进各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自己手工接起滴灌设备,引进播种机……这些大大提升了彭求的劳动效率。

如今的“乐正越果”家庭农场,已经拥有10个大棚、10多亩地,因为有技术、懂经营,彭求在自己的农场里种什么,丰收什么。从西瓜到玉米再到草莓,彭求如今对每个阶段种什么了如指掌。

“一个合格的现代农业人,不仅要学会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还要学会贴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营销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彭求专门对产品的营销进行规划,结合鲜售、加工果脯、制作果酱和果酒等不同方式,运用“互联网+农业”,开拓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

彭求的创业梦虽然起步不久,但他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他说:“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我觉得只有回乡投身乡村振兴才能回报这片生养我的土地,我力虽薄,但立志现代农业,愿意为农业的美好未来注入一份新生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