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24日 星期

适合教育发展模式初探
——以宁海县正学中学课程改革为例

□宁海县正学中学 李胜永

适合教育即“适合学生的教育”,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认识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通过开发差异课程,实施差异教学,进行差异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一、适合教育的实施

1.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尊重学生的差异是适合教育和传统教育在育人理念上的最大区别。在适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尊重不仅仅是姿态,而且要成为每位教师的生活习惯和职业本能。

2.以构建课程为载体。在融合必修与选修要素的基础上,正学中学构建了一套可供学生选择的三层递进必修与选修融合课程体系,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3.以转型课堂为途径。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实施差异性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建立、完善选课制度,分层处理各科必修、选修课程内容,探索构建行政班、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管理机制;其次是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4.以纵向评价为手段。采用纵向的差异性评价,着重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树立信心,更加自主地寻求自我发展。

二、适合教育的初步成效

1.校本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学校全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对必修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和完善了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机制,注重开发本土化特色课程。至今已开发出90门校本课程,其中有1门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市、县精品课程达到17门。

这样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认为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发展。据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专家组在正学中学的问卷统计,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赞同的比例为25.00%,非常赞同的比例为25.41%,两项合计为50.41%;84.42%的学生认为,喜欢所修习的课程是因为它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发展需要,认为课程内容有吸引力的学生比例为62.29%。

2.教师专业成长迅速。近年来,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也得到强化,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正学中学获奖教师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获奖的级别越来越高。比如在2016年宁波市第十一届中学音乐教坛新秀评比中,丁锦玲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2016年宁波市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改进”论坛比赛中,胡文文获得一等奖;在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刘忠科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优秀科技辅导员……在宁海县2014学年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中,正学中学获最佳组织奖,一等奖获得人数占到全县普高的1/3。

3.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立足“正学精神”,以“教会学生做人”为教育质量优质的重要指标,以“同创适合教育,共铸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以德促智和选课走班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参与式教学,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美誉度不断提升,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档次不断提升,获奖人数也在逐步增长。如在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正学中学共有42人喜获各级奖项。

4.课题研究成果斐然。2016年,李胜永主持、杨飞参与的课题《基于培育学生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荣获2015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李胜永、程启帮等完成的《“钻石”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普通高中技术领域选修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得浙江省第七届教研课题成果三等奖。

5.幸福校园逐步铸就。“同创适合教育,共铸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得到85%以上师生的认同。近年来,学生、教师和学校得到了全面、均衡、和谐、持续发展,逐步铸就了幸福校园。正学中学于2015年被评为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并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