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20日 星期

教师如何实现“深度工作”


□谌 涛

教师的工作头绪多、情况复杂,每天在忙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事务等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填写一些报表,接受考核、检查等,可以说是非常紧张和忙碌的。

一些教师陷入这些日常事务时,经常感到身心疲惫,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想想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真正潜下心去完成并且让自己有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似乎少之又少。长此以往,这些简单重复、浅层次、低挑战的工作,会让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注力减退,从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由此可见,推动教师实现“深度工作”,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我看来,教师的“深度工作”,就是指教师能跳出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较好地调控自己,实现个人有效管理的一种工作状态,而通过自身调控进入“深度工作”,是新形势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必备的核心技能。实现“深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目标引领。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订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并坚信目标能够实现。目标引领工作,教师可以将日常琐事融入为实现目标而所做的努力之中,如批改作业,不是简单的判对与判错、完成任务,而是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进行规律性分析和个性化诊断。从而使作业批改这一琐碎事务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反思学习。反思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在每天的工作中教师都应结合日常工作安排,选择一定量的时间,抛开所有杂念琐事专注反思学习。从现实情况看,尽管教师日常教学事务多,如果安排得当,每天1~2小时的专注反思时间还是能够挤出来的。

计划性。琐事多,需要的时间就多而且零碎化,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工作进行统筹优化。人都有惰性,许多工作刚开始,中间又放下,遇到问题又中断,最后时间耗费了,工作却没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做好安排,什么事项什么时间做、什么时候做好等都要有计划,最好对要做的工作限时去完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借助工具。数字智能化时代,有许多的教育辅助工作,如备课有101教育PPT、班级管理有班级优化大师等,借助这些工具,教师的许多工作可以变得更简单更高效。

从学校管理角度看,教师能够实现“深度工作”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学校应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尽可能地为教师减负,给教师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留出时间和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