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5日 星期

以“教研提升行动”为抓手,助力乡村教育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滕春友

“小规模学校”,一般指学生数不足百人的学校,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省1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有近300所(个),其中还有50人以下的学校与10人以下的教学点(教学点不寄宿)。

“微班”,是“小班”的一个衍生称谓。一般来说,56人以上属“大班额”,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35人及以下、小学30人及以下为“小班”,而15人及以下可称“微班”。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需要政府、发改委、财政、人事、教育行政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发力。省教研室推出“乡村教研提升行动”三年计划,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助力。

点面结合,建立联系指导机制与平台

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热心服务,真心育人。乡村教育,是我省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更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也是教育的托底工程与补短板工程。

完善教研员联系县(校)制度。省教研员联系县制度已实施多年,较好地促进了三级教研机构的资源共享、协同合力。在此基础上,“乡村教研提升行动”要求从今年开始,教研员在其中一个联系县内,确定一所乡村学校(城关镇以下)为重点联系校,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共同制定发展规划与突破项目,将联系县的工作任务聚焦具象、落到实处。

加强学段主题集体调研。课改实践过程中,集体调研往往能起到剖析主要问题、带动区域推进的重要作用。今年春季开学以来,省教研室的专家调研团队相继奔赴乡村、山区、海岛,展开各具主题特色的集体调研:高中学段关注“新版课程标准”、初中学段围绕“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小学学段聚焦“不足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发展”、学前教育主抓“以游戏为主的课程建设”。在调研过程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区域,后续跟进、指导提升。

精准施策,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

更新教育理念。首先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位教育者的心田。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为本是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教书”的指向是“育人”,“育人”体现在“教书”的每个环节。其次要牢固树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不可单纯注重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品格与技能,还要关注兴趣、思维、习惯和方法。

发挥小班优势。相对于大班额而言,小班化教育有诸多优势,需要学校及教师充分发挥其效能,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营造温暖如家的学习环境,给予尽情表现的展示平台,获得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充分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争取作业个个面批与订正,拥有开放而有弹性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体味师生平等和谐相处的幸福等。

融合深化课改。一是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依据乡村学校的办学目标,重新梳理现行课程结构,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合理布局、协调互补,将选择性学习落到实处。二是着力开发极具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充分发掘本地资源,绿水青山、环境特产、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都是富有乡土气息的极佳课程资源。当然,乡村学校也可引进一些经实践验证的适宜的拓展性课程。三是落实课程学习的方式与成效。基于乡村学校规模小的特点,可便捷地设置长短课、大小课以及教室以外的课堂,更可穿插一些机动安排与灵动处置,以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四是以全程育人的视角改进评价。以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为主,以纵向对比激励进步为主。

提升寄宿管理效能。乡镇寄宿制学校应将中小学生的寄宿管理视作整体育人的重要环节,力求做到精细安排,精心服务,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绝大部分育人职责,比如在生活指导、心理辅导、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兴趣特长、锻炼健身、人际交往、安全防护等方面,让留守儿童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社会的关爱。

多措并举,助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成长

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现在的乡村学校,原有“民转公”为主的老教师大多退休,加上新教师的下派锻炼与轮岗交流,教师队伍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如何让乡村青年教师安心敬业、教得得法并有所成长,是一项重中之重的紧迫课题。

对青年教师要全面关心。思想上加强沟通,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上要压担子,放手与指导并行;生活上要主动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业余活动;业务发展上要全力支持,多渠道地开展学习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外出学习、跟岗挂职等教研活动。

立足全科综合。基于深化义教课改的理念、基于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实际,单一的学科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培育双科型教师、全科型教师。教师的一专多能,指的是能胜任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还能适应一两门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在当前,农村学校迫切需要配齐艺术与科学专任教师,这可以显著提振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与师生的精神风貌。

加强城乡携手。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在我省有许多成功经验:比如,有的是城乡学校集团一体化,实行紧密型托管和发展共同体;有的是松散型联盟;还有的是输出管理人员与管理机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需要各地教育行政牵头调查研究、果断决策、长期坚持。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人责无旁贷。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