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16日 星期

不忘初心深耕耘 师范教育薪火不绝


北宋大儒胡瑗执教湖州期间创立了“湖学”。“湖学”渊源给了湖州师院办学最初的养分。立足湖州文脉,湖州师院自建校起就秉持“湖学”精髓,立志发展师范教育,更将胡瑗“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引为校训,要求学生“明德立志,学会做人;学以致用,学会做事”。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州师院在坚持10余年“文明修身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将“君子之风”文化纳入校园文化范畴,倡导“君子文化”、倡行“君子之风”,以此来塑造学生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形成了具有湖州师院特色的人格养成范式。

汲传统文化之精髓,撷现代文明之要义,湖州师院建构了意蕴丰富的现代大学精神内涵。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近年来,湖州师院加强顶层设计,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进行了更加清晰、更富内涵、更贴时代的系统谋划。“无论是师范教育多年来的厚积薄发,还是习总书记提出‘办湖州师范大学’的殷切希望,都在我们心中植入了‘升格大学’的梦想”。该校党委书记刘剑虹说,要按照大学的思路来办教育,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理顺学科脉络、提升办学格局。由此,“坚持教师教育特色,重人才引进、抓学科主线,走地方合作、校地共育之路,培养明体达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全体湖师人的共识。

更高的办学定位呼唤更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了让湖州师院这所地方高校更有竞争底气与发展实力,该校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加入学校,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舒志定就是其中一位。舒志定负责教师教育学院工作后,提出重点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发展急需的优秀师范生,从而与省内同类院校错位发展。他强调要在传承师范教育传统中实现创新,突出学科建设主线,挖掘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互动优势,增强教师的学术自信,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建设。

“我们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舒志定说,学院制定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政策与制度,每年都会划拨一定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帮助教师打开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而且教师教育学院也会积极搭建各类学术平台,诸如举办安定书院论坛、组织各类学术会议等,让教师们得以亮相学术界,从而有机会参加更多、更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加强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教师教育学院也没有放松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教育。致力于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儒师”,该院将践行君子文化的要求从校内拓展到校外。通过成立湖学研究会、胡瑗教育思想研究社团,建立校外德育课堂,实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挂职锻炼制度,开展幼儿舞蹈创编大赛等学习与活动载体,一批批志愿者走进社区、走向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编写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故事和书画音乐赏析作品,引领小学生讲中国故事、写中国字、听中国歌、跳中国舞,丰富了小学生的校外生活,也使师范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理解,起到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学生们在实习阶段就能以身体力行践行“君子之风”文化来感染更多的孩子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洪盈在实习过程中就格外注重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和自尊心,遇到哪位小朋友午睡尿床或者做了错事,她都会悄悄帮助或教育他们,但同时也会帮他们保密,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另一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实习老师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娄敏琪。她在执教湖州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时,会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学情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不会因为课堂冷场而让学生感到尴尬和无措。“有一次看图说话环节,同学们不认识图中展示的蔬菜,所以我及时调整方向,把那堂语文课当成常识课来上,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娄敏琪说,这堂课教会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临场应变能力,还要有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

和洪盈、娄敏琪一样,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要到各幼儿园、中小学校去“拜师学教”,以便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提升专业教学技能。为此,教师教育学院建立名师工作站,邀请中小学名师协同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在湖州及周边地区中小学建立博士(教授)工作站、教师发展学校和学生实习基地,组织学院教授、青年博士走进中小学、走进课堂,融入基础教育,各专业还专门设置了实践考核项目和实践学分,要求教学实践全程不断线。“我们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学生基本的教育技能和良好师德,不仅在校外广设实习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教师研训中心。”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世清说。

教师教育学院的师范生培养是湖州师院教师教育的一个缩影。湖州师院多年来坚持育教师之“四有素养”、效圣贤之教育人生、塑儒师之时代风范,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师教育、以教学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使得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教师考编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通过率,考研上线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持续不断地为湖州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大批优质师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