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11日 星期

从课本到生本
——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整合实施探索

□温州市瓦市小学校长 黄又绿

在《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课程整合不只是组织学科内容的方法或是教学时空的重新安排,而是对学校教育目的、学习的本质、道德发展的规律、儿童的需要、未来社会的要求等问题的思考,将思考具体化为课程整合实施策略。我们努力实现德育整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有效性。主要构建三条整合路径,指向德育三大疑难问题的解决。

整合生活:活动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关于行为习惯培养的课程目标,但是受教学时间、空间的制约,传统品德课对于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设计有效的载体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少先队生活整合。我们的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队常规训练”。目标指向是引领学生“应该怎么做+坚持这么做”。核心要素是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梳理行为规范教育年段目标,设计实施流程。

每一项行为规范都通过五步骤来养成,道德与法治课承担了教育与评价的任务,少先队活动则是行为规范实践的载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道德实践环境反复练习,且以大队部监督岗的评分作为评价依据;班会课作为阶段性评价为学生“加油”,给予坚持的动力。道德与法治课、班会课和队活动,三者合一,整合实施,遵循了“21天坚持成习惯”的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大大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目前,我校已建立小学六年的整套“21天一个好习惯”体系,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螺旋上升。

整合文化:情境中滋养优秀品德

德育要走进儿童的心,激发儿童的情,改变儿童的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整合儿童文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用儿童的视角审视儿童的问题,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儿童问题,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滋养儿童优秀的品德。

我们的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绘本阅读”。目标指向是明晰道理,感悟体验,解决问题。核心要素是绘本作为课程资源,创设德育情境。我们按照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题内容和年级段进行分类,建立绘本资源库。

我们构建了基于绘本的小学品德情境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绘本故事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明晰道理,在游戏情境中感悟体验,在生活情境中思考方法。淡化“品德”的教学痕迹,触动孩子的心灵。

整合哲学:思辨中树立理想信念

当道德与法治课以讲授式为主,重知识传授,重价值灌输,轻思维培养,轻体验感悟,就会导致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弱,更经不起复杂生活问题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思维德育,建构一个体现儿童主体精神的教学新模式,整合校本课程儿童哲学,利用这种反思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儿童思辨、自省,感悟真实生活问题中的不同选择与不同结果,在复杂问题的思辨中树立理想与信念。

我们的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 + 儿童哲学 ”。目标指向是培养儿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爱性思维,在群体探究中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德性智慧成长。

核心要素一是四步骤课堂(问题情境创设—观点选择、辩论—事件发展、两年情境创设—价值观引领),核心要素二是培养三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爱性思维)。此外,为了创造更多的道德实践载体,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多地结合儿童生活,我们还设计了交往、爱国、环保等11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某些目标与实践活动的目标整合实施,真正体现学科综合性和生活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