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3月12日 星期

学习“两山”理论 优化教育生态


□张 丰

“教育强国,实业兴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今天,再次强调教育优先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高瞻远瞩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大文明”之一,纳入国策。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看,“两山”理论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南,也是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武器,是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原则。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教育事业不能采用单一向度的加强或提高措施,而要建立结构思维,按照“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从教育生态的视角把握发展的方略。但现实中,很多地方在很多方面都暴露出“片面追求”的倾向,结构性问题已十分突出,明显制约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比如,在基础教育评价中,有些地方将一本上线率(或人数)、被北大清华录取人数等,当作任务指标下达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计代价地聚焦少数,追捧“状元”,提高显性政绩,但随之出现了大量带着消极体验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再比如,有些地方在义务教育阶段打造窗口学校,绕道民办体制,不惜过度扶持,聚焦优秀师资与生源,导致公办学校萎缩,择校热加剧,竞争提前,校外培训迅速滋生,这种行为是以牺牲多数百姓利益为代价,满足少数人群的子女教育需求。还比如,有些地方忽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导致城区学校超员,农村学校闲置,农村文化荒芜制约乡村振兴……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区域教育发展决策缺乏结构思维、忽视生态涵育的结果。进一步究其原因,是某些地方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当作为。我认为,具体表现与主要原因有:缺乏对政府发展教育责任的正确认识;“学业成绩政绩化”,经济模式的教育质量管理;学校规划中融入“经济交易”,追求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平衡;以“形象工程”为主导,重视少数有话语权的群体,背离群众路线;支持下属在生源和师资上的“掠夺性竞争”;等等。

区域教育发展一定要树立生态意识与结构思维,明确不同层级恰当的责任。各级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主要在教育发展环境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在于维护与支持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结构;学校的责任在于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规范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尊重;学生的成绩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记录,用以描述其他陪伴者们的“功绩”未必可信。

因此,要建立重在教育生态视角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估,以“结构意义”的教育质量引导区域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强调教育发展的民生意义与群众立场,切实制止“名亡实存”的“国有民办”现象,以“两山”理论为指南构建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