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月24日 星期

2035:迎接教学结构性变革时代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普教所所长 林 莉

随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成完善,教育全面普及的逐步实现,办学条件、教育设施与装备水平的全新升级,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将从外显的、可测度的表层现代化,进入以教学系统内部裂变和重组的结构性变革为主要标志的深层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以未来学校、未来课堂为代表的前沿探索,为学校系统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夸美纽斯写《大教学论》以来,在班级授课制、教材、课表、学期、考试等一系列现代教育制度安排下,形成教学空间、时间、师生关系高度秩序化的超稳定教学结构将面临全面裂变、解构、调整和重组。展望2035,教学结构性变革将成为教学现代化的关键词。

教学系统网状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学校教学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层级体系。在学校视角下,以“教研组—年级组—班级”构成的教学管理层级;在班级视角下,以“知识—教师—学生”构成的教学组织层级,将逐步为网状教学系统所取代。到2035年,学生、学习小组、班级、教师都将成为开放、动态的网状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与层级系统自上而下、区块分割的管理结构不同的是,网状化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型学习网络,学习是以自身为原点,与网络结构中周围其他的节点——知识源、学习小组、班级、教师、外部网络(包括外部信息资源、外部学习伙伴)形成连接的过程,以及交换数据流的能力。支持跨学科、跨年级、长周期学习的教学系统逐步形成,层级系统中作为教学组织结构关键要素的学科、年级、班级,将成为网状化系统中的节点之一。每一个人,包括学生都可能是知识的创生者,学习的发起者、促进者。教师作为连接能力更强的节点,他是学生尝试连接的教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方法上的持续指导,帮助、陪伴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不同学习阶段连接的节点,尝试有效的连接方式。

分布式学习成为常态。2035年,“连接”状态下发生在图书馆、实验室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发生在讨论空间、虚拟社区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在校外场馆的混龄学习、实践体验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学习形态与集体教学共同构成正规学校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习不再是教师主导的、发生在教室里的、以教科书为课程载体的单向传递活动,以“教室+课时+讲授”为特征的、时空固化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甚至不再是主流形态。由学生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从哪儿学”,支持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投入、自由进出、相互交流的分布式学习,将替代现在占主流的课堂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中,课堂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课内与课外、上课与下课、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不再存在明确的界线。课堂集体教学也是一个学生同样可以自由进出的学习节点。“越来越少课堂,越来越多的学习;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空间;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互动;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连接”正是这种分布式学习常态化的写照。

课堂教学全面转型升级。集体教学的课堂不会消失,并仍将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以及何时进入,且在分布式学习中的占比将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逐渐下降。同时,其功能将不再是系统的传授知识,每次参与集体教学的学生可能完全不同。到2035年,学生将在精准学习反馈、自适应专家系统指导下实现更高效的个性化掌握学习,在丰富的资源支持下进行更多的探索性、合作性自主高阶学习,其间定期、不定期回到集体教学的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不同学习情景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在这里汇集、碰撞、反思、优化。由此,集体教学的课堂作为分布式学习中一类特殊的节点,将承担活动中心的职能,成为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与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