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

要摘“帽”更要洗“心”


□李英锋

山东济南市中小学校长进行职级制改革,槐荫区110名中小学校长正式摘掉“官帽”,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全面实施职级制,校长从此可以安心做教育。(12月5日《新京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所在,不是什么官场,学校里的关系应该简单、干净、纯粹。一旦教师都成了官,或者都想着当官,教育就扭曲、变味了,就背离了本质,背离了育人的规律,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另外,学校官员扎堆,行政架构复杂,容易产生人浮于事的问题,也会浪费教育资源,拖慢教育效率。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海南儋州市一所小学超标配备5名正副校长、11名中层干部的问题,引发舆论哗然。这所学校“麻雀”虽小,行政级别的“五脏”却俱全,堪称中小学行政化、官僚化的一个典型,发人深思。由此,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掉校长的“官帽”、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当然值得倡导。但不少人已经戴了很长时间的“官帽”,不少学校的官本位思想已经比较浓厚。所以,从形式上摘掉校长等人的“官帽”较容易,但要从实质上彻底摘掉他们的“官帽”,就要下一番功夫。

校长要摘“官帽”,更要洗“官心”。2015年9月,施一公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在任命前就郑重承诺:“我每年在清华大约有100节课,是雷打不动的,做副校长也不会减少一节课,只会增加。”校长们都应该向施一公学习,真正放下身段,回归教师定位,承担教师责任,像其他普通教师一样参与授课。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情怀和作风,校长才能真正地摘下“官帽”。

官与权是孪生的,摘校长的“官帽”必须要去校长的特权。教育行政部门要给校长划出管理权、改革权的边界、底线,取消校长不该有的、不合理的、不正常的薪酬、办公用房、用车、就餐等特权,制约校长的用人、财务管理、招投标等权力。

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健全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让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把学校的事情、教育的问题交给教师、家长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实现教师治校、家长治校。

只有洗净“官心”,权力受到应有的制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摘“官帽”。如此,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