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8日 星期

加强研究和实践 大力促进少儿阅读教育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项勇义

把少儿阅读教育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来,是有当下意义的。其一,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整体素养的需要。其二,是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育人工作的需要。阅读的历程是人的精神成长的历程,阅读的熏陶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手段。其三,在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少儿阅读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其四,学校和教师在促进少儿阅读方面有丰富的、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值得总结和提炼。

当然,根本的意义在于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甚至于对人的终身发展所具有的作用不可替代。上学俗称读书,顾名思义,阅读是校园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的“四个回归”,第一个回归就是回归常识。他认为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

对人生而言,有两个习惯至关重要。这两个习惯,一是阅读,二是运动。阅读广博见闻,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运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一静一动,一文一武,有珠联璧合之意味,因此阅读犹如鸟之两翼中的一翼,车之两轮中的一轮,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教育的常识。

所以我们要把少儿阅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推广和实践。这项工作也需要由学校和教师、家庭和家长、少儿书报刊出版机构和采编人员等等,来通力合作,共同推动。

少儿阅读教育,至少是由这样三个环节组成的:一是阅读内容的提供和内容的筛选。二是阅读平台的搭建和时空安排。三是阅读的方式方法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读什么、在何时何地读、怎么读。这三个环节可以作为青少年阅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的侧重点。

少儿的阅读是需要引导的,教师、家长和报刊书籍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都是引领者。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如同登山,面对这座巍峨大山,从哪里落脚,从哪里起步,走哪条路径,都需要领队的引领。登山者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有人为了开矿,有人为了伐木,有人为了垦荒,有人为了结庐,有人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有人为了登顶而一览众山小,而有人只在乎一起登山的人,有人只想轻轻松松沿着前人留下的老路走,有人却愿意披荆斩棘另辟蹊径,等等。这就需要引领者来指引方向,既要顾及每一个人的需要,更要带领团队走向真善美的峰顶。

人类历史的知识积淀和这个时代的新发现、新创造及新的传播方式,足以令阅读者眼花缭乱,所以给少年儿童推荐健康、高雅、优秀的阅读精品,引导少年儿童读优秀的书报刊、适合的书报刊和阅读效果好的书报刊,是阅读教育十分关键的一步。要尽最大可能为少年儿童提供有益、有效的阅读菜单,推荐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富有营养的精神拼盘。

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探讨和把握。

一、范围内还是范围外?

范围内是指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换句话说就是考试范围内的阅读内容。范围内和范围外,说白了,就是“要考的”还是“不考的”。这样划分其实是简单、机械的,但有一些教师和家长的这种思维还是根深蒂固。考和不考,课内和课外的,界限本来就不是那么明显。阅读多了,积累多了,视野广了,底蕴深了,自然也有利于考出好成绩。2016年《中学生天地》B版2月号,做了一个关于二次元虚拟世界的专题,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恰恰是《虚拟和现实》。如果有学生订了这本刊物,而教师怕影响学生的学业没有及时分发这期刊物的话,恐怕就没有后悔药吃了。因此,读书不能太功利,尤其不能急功近利,即便要功利,也要放眼人的一生长远的功利。教师和家长没有必要用课内、课外这样机械的标准给学生设置一个阅读的藩篱。中小学的课程有大纲,升学考试有范围,但少年儿童的成长是没有限制的,人生更没有范围。

二、纸还是屏?

在这个电子媒体越来越兴盛的时代,我是一直提倡少年儿童多读纸质书报刊的。无论从视力保护的角度,还是对电子游戏时间管控的角度,理由都是充分的。有的校长说,现在要毁掉一个学生,给他一个手机就行了。教育专家、国家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也认为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纸质阅读的习惯,不当“低头族”。南京大学周宪教授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阅读困境》中提到,国外有研究表明,纸质阅读的记忆要比电子阅读深刻。他认为纸质阅读是沉浸式的孤独的阅读,是有利于培养思考力的阅读。电子阅读则是超级文本阅读,是分叉式的阅读,容易分心,表层和零散,文献压倒了观点,让阅读者思考力弱化、阅读能力弱化。我觉得超级文本阅读是一种被网络牵着鼻子走的阅读方式,或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阅读方式。可以说,现在让少年儿童回归到纸质阅读的呼声是越来越强烈了。我以为,少年儿童纸质阅读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也是可以培养的。

三、民族的还是西方的?

这是近代以来的一个老话题,在新时代应该有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处理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这些都是在少年儿童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少年儿童的阅读拼盘中,应该有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应该有足量的“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

四、人文的还是自然科学的?

应该倡导人文和科学并重的阅读。希望理科生有文科的视野,希望文科生有理科的审慎。文理兼收并蓄也正是高考改革的方向。2017年浙江高考总分名列第一的考生王雷捷同时也是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文学之星。2017年被清华大学文科实验班降分录取的俞舒扬是杭州高级中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他喜欢文学、历史,但说起引力波也很专业。他们代表了人才成长的一种方向,也自然代表着阅读的方向。我们通常所讲的课外阅读,人文社科类的偏重些,自然科学和科普类可能就被忽视了。从少儿报刊的角度来说,偏重人文类的比较多,而科普类的凤毛麟角。我在这里推荐一本非常好的科普杂志——《科学24小时》。

五、经典的还是流行的?

经典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历史选择后留下来的精品,每一部经典都是组成文化长河和文化网络的重要节点。流行的东西虽然也有沉淀为一个时代的精品的可能性,但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以及暴力倾向的东西充塞其间。心灵鸡汤也就罢了,有些东西或许还是精神鸦片。那些学生特别热衷的口袋书,能让学生们沉迷其中的《王者荣耀》《阴阳师》这样的游戏,成为学生们十分宝贵的时间的杀手。我以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主要还是靠阅读经典作品来积累,流行的毕竟只是辅助。

六、童趣的还是幼稚的?厚重的还是青春的?

儿童和少年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他们也有特定的阅读需求。一般而言,儿童更注重读物的趣味性,我们通常称为童趣。但童趣并不等于幼稚,我们不能让儿童始终处于一个由童话、魔幻、小动物和虚拟人物构成的虚幻的世界里,也要让学生们逐步认知世界和科学的规律。青少年更注重于读物的生动活泼、流行性和时尚性,但是青春不应只有激情,更不应该停留于搞笑、无厘头和娱乐的状态里,而需要理想、价值观的引领,需要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引领。

在这里,我把以上六个问题提出来,也包含了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在研究和实践中作为参考。我想这六个方面也是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等少儿报刊为何是健康、高雅、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何十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基本原因。

在阅读平台搭建方面,《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最近一两年有不少创新之举。《中学生天地》除了开展传统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浙江省十大新锐写手评选等活动,还结合《人生规划局》专栏推出了“真人图书馆项目”,打造“JA社会创新挑战赛”平台。《小学生时代》依托小记者站、英语教学基地和魔豆悦读会等平台,设计了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的活动,新推出绘本漂流、大嘴好声音评选和书画作品大赛等活动,打造了“魔豆”这一阅读形象,参与了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阅读基地学校的建设,着手“儿童阅读与儿童成长”的课题研究。这些平台和活动,激发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促进了浙江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也使得这两本刊物进一步得到各级教育部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接纳,还有少年儿童的喜爱。

在如何读的方面,浙江有很多阅读专家的引领,涌现了一大批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导读员、辅导员,他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智慧和创造力,呈现了许多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的精彩课堂。还有很多重视阅读的家庭和有远见的家长在学生的阅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值得很好地研究总结、交流推广。我想在如何读的问题上,核心还是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思想力,激发他们仰望星空的探索精神和人生理想。“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以及《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愿与学校和教师、家庭和家长,愿与社会各界关心少儿阅读的机构和人士,共同致力于少儿阅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