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

对幼儿园游戏的重新审视


□王振宇

近年来,安吉游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一是体现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二是提示了幼教工作者“到底什么是游戏”;三是展示了“怎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这一命题。为什么安吉游戏能启发我们?因为它把游戏的自主权真正地还给了儿童。

幼儿园游戏是高品质的游戏,是教师和幼儿共构的活动。有人说,一个好的幼儿园课程应该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然而,这样的解读尽管有积极意义,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幼儿园活动与儿童游戏。

那么,如何界定幼儿园游戏?游戏自身的复杂性和不同学科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对游戏的不同认识。就幼儿园游戏的分类而言,既不能过于形式化,也不能过于技术化。学前教育专业对游戏的分类应该体现儿童发展与幼儿教育的目标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比照和搬运。我把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第一,自主游戏,核心在于儿童掌控游戏的过程,这也正是安吉游戏的核心;第二,工具性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在一个由成人建构结构内的自主活动。

虽然两类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具有正向情绪的、具有身体动作和心理表征的、具有虚拟强化和有效调节作用的适应行为和活动方式。从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的内在联系看,游戏精神是这两类游戏的共同内核。

在幼儿园中,工具性游戏是游戏的特殊类型,它不能冲击自主游戏,更不能替代自主游戏。同时,工具性游戏又是不可或缺的,它和自主游戏都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和主要途径。而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就属于工具性游戏,它的本质就是学习的活动对象化,使教学过程适应学习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使学习过程与学习对象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游戏化绝不是用游戏作教学的“药引子”,或是在教学中用游戏来调剂胃口,或只是在教学中使用某个游戏元素。教学游戏化,关键是弘扬游戏精神,让儿童在过程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如趣味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成功感。

然而,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无法克服二元论的思想枷锁——将游戏与教学割裂开来,把游戏与教学当作幼儿园教育轴的两端,认为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孰轻孰重”或“孰多孰少”的关系;将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割裂开来,认为自主游戏就是“放羊”,而工具性游戏就是“课堂教学”;将儿童愉悦与儿童发展割裂开来,认为自主游戏只能以愉悦为前提,不应该强调儿童发展。这种二元论不仅在理论上缺乏依据,而且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也会产生误导,束缚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伤害儿童游戏、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幼儿园游戏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对游戏的理解以及创造性的高度发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划清工具性游戏与“假游戏”的界限?我认为有9个判断依据,即游戏是否自主;是否有自己的表征;是否接受和保持教师提出的表征;强化的来源是内源还是外源、是虚拟还是现实;经验的活动是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是否增强行为的适应性;有无创造性;有无游戏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有无学习的新生长点等。总而言之,儿童的游戏权利是否得到尊重、维护和发扬,才是最根本的界限。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