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思想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1月3日 星期

追求自然的教育新境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

李建飞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同样,实现办学的内涵、优质、特色发展,也需要文化自信。一所高度文化自信的学校,步履不会乱,核心竞争力、文化凝聚力不会低,而且对师生一生的人格熏陶、精神培育和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一所经历初创、撤并、独立的年轻公办初中,近年来,我校坚持从学生的立场和未来需求出发,坚守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探索实践“自然教育”的新主张和新思考,在文化重建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追求自然的教育新境界。

精神高度:确立核心教育主张

近年来,我校在传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教育是为了生命自然生长”的教育主张,实现让每位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然、自主、自信地发展的“自然教育”。

它包含四层内涵:一是呵护学生天性的教育;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自然成长法则的教育;三是崇尚生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教育,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近自然,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四是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说到底,“自然教育”是健康、全面、效能和可持续的教育。

思想深度:构建办学思想框架

近年来,围绕“自然教育”的核心主张,我校从定位到愿景,从理念到思路,从策略到措施,逐项细化、分解,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框架。

首先,明确“用心创建一所让学生喜欢、自豪、怀念的好学校”的办学定位,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能力的改变和精神的成长;其次,确立“培养学生做自然、自主、自信的人”的教育愿景,确定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等是需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再次,提炼学校精神和核心价值,秉承“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校训,激励师生做最好的自己;最后,明晰办学思路和办学策略。

文化厚度:致力办学内涵建设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师生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和行为秩序。近年来,我校围绕办学目标和教育愿景,致力于推动“自然教育”在课程、课堂、课外等领域的落地生根。

一是重构“自然课程”。学校积极构建“自然、自主、自信”三大主题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优质、特色、可供选择的“课程超市”。基础课程实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体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思想。拓展课程实现分类走班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其中,体艺特长类开设了快乐足球、SPC科技等数十门社团课程;实践活动类依托校内和社会资源,开设“三园”课程、自然行走课程、少年法学院课程等;知识拓展类则依托基础课程校本化,瞄准学科核心素养,开设名著阅读、科学实验、“集思广益”和“心阅成旅”等课程。

二是打造“自然课堂”。学校大力开展常态课堂改进行动,大胆探索基于“大作业学习单”“四要素导学”“互联网+助学”的“自然课堂”,转变教学方式,修复学习生态,重建课堂文化,提升课堂学习效能,推动常态课堂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型,凸显先学后教、分层走班、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技术支撑等课堂文化,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三是探索“自然德育”。学校以“三自”(自然、自主、自信)教育愿景为目标,积极探索“三全”(全员、全程、全学科)育人机制和“四化”(活动化、课程化、生活化、体验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机制。关注自我教育、习惯养成和班级文化,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是课代表”“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亦师亦友、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育人文化,真正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完善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机制。

创新德育模式。注重活动式德育,举办校园“四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三周”(足球文化周、射击文化周、心理教育周)、“两日”(校庆纪念日、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师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注重课程式、生活式、体验式德育,开设始业教育、仪式教育、自然行走、文化跑操、模拟法庭等课程;开展每月学生之星和“四学奖”评选,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多直抵内心、震撼心灵的生活体验。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