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日 星期

在这所小学,家长还可以是课程建设者


□本报见习记者 邵焕荣

这节课,从一个“湖底探宝”游戏开始。“朱老师”拿出了一个酷似水立方的盒子,“小朋友们,这是一个水的世界,大家都来摸摸,看到底能发现什么宝贝?”“哇!我发现了贝壳。”“哇!我发现了海星。”……当孩子们沉醉在寻宝的喜悦中时,“朱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一旦水资源被破坏了,这些水里的小生命都会死去,那我们该怎样拯救它们呢?”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接着,他的课也进入了正题……

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用专业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用课堂实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堂“拯救水源”课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这位“朱老师”应该是某位教育行家吧?那你可就猜错了。其实,他只是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的一名普通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课程就是将这个‘老师’真正地请到学校里来。” 三(4)班班主任黄宗云说。

其实,在白马湖小学,“让家长给孩子们上课”早就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校长郑巍巍认为,只有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才能实现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协调一致,有效保障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于是,从3年前建校开始,“家长课程”就被纳入到了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当中。“家长课程是对学校课程的一种补充,我们拥有丰富的家长资源,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具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课程研发部负责人陈连云说,“让家长给孩子们上课,既能弥补学校教师在某些专业上的不足,又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

“家长课程”可不是家长们随便过来上一节手工课或者画画课那么简单。”黄宗云说,“主题化和系列化,才是我们白马湖小学家长课程的重要特色。”原来,在每个学年,家长课程都会围绕一个大主题展开。上一学年的主题是“民族精神文化”,围绕这个主题,家长们“各显神通”:陈晓培的外公是一名老战士,他的课程就是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讲革命精神;陆宇晗的爸爸是一位医生,他就给孩子们介绍汉医学、蒙医学等;陆薇羽的妈妈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传统的民族手艺——扎染艺术。

系列化的课程设置是家长课程的又一大特色。围绕今年“湖文化”的主题,二(3)班朱洺辰的爸爸联合其他两位家长,开设了“水的世界”系列课程:第一节上“拯救水源”课,让孩子了解水污染的基本概况;第二节上“生活中的水”课,教孩子如何检测生活中常见水资源的质量;第三节是“水里的世界”课,通过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水里的微观世界;最后一节是实践课,他们带着孩子们到千岛湖,直接取水,现场做检测实验。“这么一个系列课程下来,孩子们对水资源保护的了解不断深入,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是小专家了。” 朱洺辰的爸爸说。

不仅如此,学校对每个班的家长课程都有长期的规划。“从孩子们刚踏入校园开始,未来6年的家长课程就已经有了规划。” 陈连云说。一(4)班的万廪实是今年刚入学的新生,他的妈妈张如告诉记者,从七八月份接到入学通知开始,他们就在准备家长课程的安排,“一二年级以贴近生活、释放孩子的天性为主,我们安排了美食美景、环保达人、玩转语言等课程。三四年级则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多了医学、建筑、通信等方面的内容。到了五六年级,我们更关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经济、社会与历史成为这个时候的主要课程”。

“当然,在规划家长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会闭门造车,今年就邀请浙江大学的教授来论证我们的课程规划,确保其科学、合理。”陈连云说。此外,学校特别注重家长课程的共享化和课程化。“我们要求每一节家长课都必须拍视频,以便制作微课共享。”他补充道,“并且,我们要求每个班一个月至少上一次家长课,并把它纳入班级考核中。”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丰富多彩的家长课程恰好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每次在家长课上我都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知识,然后就会留下很多为什么,回到家里就会想着如何去解决。”三(4)班学生钱梓豪说。

张如则告诉记者,家长课程也为她的孩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职业世界。她说:“我们小时候谈梦想,说我想做医生、做工程师,但这些职业并不是真实可感的。现在,有了家长课程,孩子们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各种职业,这对孩子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