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

求智论见


新闻回顾

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在组织企业高管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之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我们必须要走互联网技术变革之路。

让这场变革来得更猛烈些

□李 平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所说的这句话,让人们倍感振奋。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正如伏彩瑞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之后所谈及的那样,以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教育公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市之间经济状况、地形地势等迥异,造成孩子们的受教育程度差别较大,教育状况不平衡。而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在一地一校,不能够共享,这恰恰是互联网技术的用武之地。

在“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无缝链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教育资源,只需要连接网络、轻轻一点,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借助信息化手段,“万里同上一堂课”、“电子书包”进课堂等已经成为常态;传统课堂搭乘网络平台,使得名师“优课”等资源以较低成本、更为便捷的方式,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凡此种种,必将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过去5年,中小学装备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40%提高到83%。比如在我省,哪怕最为偏远的山区校舍,也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全覆盖。这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资源共享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风生水起的互联网技术变革,也在倒逼着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理念、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拥抱这场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互联网+”为整个教师队伍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更加宽广的通道。通过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可分享各类成长经验、教学反思、实践感悟,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互联网+”还有助于让“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教育思想更好地得到践行。今后,借助数据挖掘、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辅助,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记录与管理,从而实现精准、有针对性地为个体解惑释疑的个性化教育教学,运用大数据管理各种信息数据、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个性化学习转变。这比共享几门优质课更为重要,只有缩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城乡差距,才能真正践行教育公平。

没有“互联网+”,教育公平或许也能实现,但我们要等上十几年或几十年。而通过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各种教育信息、优秀师资、优质课程等资源的跨区、跨校流动,让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育变得不再遥远。所以,让这场变革来得更猛烈些吧!

只怕会拉大教育差异

□李 强

不可否认,“互联网+”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缺陷,发挥其共享特性,让开放式教育、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但置于现实之中,“互联网+”带给教育的可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笔者担忧的是,对其过度依赖,不仅不能消弭教育鸿沟,反而有可能拉大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

在线教育并非免费的午餐。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请名师录制课程,还是后期制作,都有成本产生。而当前的市场收费情况,也可谓五花八门。对一些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来说,或许只能望而兴叹。如此一来,导致教育差距的老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新的不公平又随之而来,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是好事,但这种在线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家长的有力监督以及学生的自觉性。对于一所留守孩子居多的学校来说,如果没有线下教师的及时提点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那么再好的课程也就是一个视频而已,效果值得怀疑。城里孩子遇难题可以问父母,留守孩子能找谁交流?

城乡教育公平的主要症结在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不均衡。这两个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就难以照进现实。“互联网+教育”往往打的是“名师教学牌”“优质资源牌”,但这种缺少互动的“人机”教学模式上一次两次可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还得想办法给偏远地区的学校配上好设施与好教师。

更何况,“互联网+教育”还无法提供农村孩子最渴求的师爱。相较城里孩子,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学到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实现健康成长更为迫切。

笔者不反对用“互联网+”来缩小地区差距,振兴乡村教育。只是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过多寄望于它来推进教育公平。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