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

指向阅读策略的预学单设计


□嵊州市黄泽镇后枣园小学 潘茜茜

预学单是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的尝试。它展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预习单不是简单的课前预习作业,是以探究意识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学习单,是以语文能力为培养重点的学习单,是伴随学生自主学习全过程的学习单。

纵观琳琅满目的预学单,笔者发现,很多语文教师按着“学字词、读课文、理解课文、搜集资料、质疑提问”五大板块来预学,预学单的设计指向语言表达、语言积累、方法习得和阅读策略,面面俱到。而实践下来,学生只是完成了预习单,或者说是完成了布置的作业,而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指向阅读策略的预学单,更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指向一: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重要的阅读技巧。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作者获得的启示,也是文中含义深刻的一个句子。学生遇到这类理解题会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单:第一步,在完成这一问题之前,请耐心地阅读全文;第二步,联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这件事其实就是一次道德考验,作者实践起来难吗,从哪里看出;第四步,生活中你是否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大胆地说一说。

在完成预学单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在一遍遍的阅读中熟悉文章内容。紧接着,引导他们联系全文理解句子,暗示作者经历的其实就是一次道德考验。最后,启发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在课前,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上课自然轻松许多,同时也为文中的另一句话“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一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又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联系全文,在文中找出珍珠鸟和作者互相信赖的句子,就能很快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笔者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预学单上只有两个问题:一是作者的哪些行为让珍珠鸟感受到了信赖;二是珍珠鸟的哪些行为让作者感受到了信赖。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比一比哪一大组的预学单完成得最认真。再通过圈画动词、朗读等方式,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享受到的因信赖带来的快乐。最后,联系实际,谈谈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就轻而易举了。

指向二:提炼信息

第三学段的阅读,文字量、信息量都大大增加。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提炼出有效信息,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1992年,布朗·戴和琼斯提出了5种方法,即略去不相干的资料,略去重复的资讯,把资料分门别类,试着找出文本中代表主旨的句子,文本中如果找不到代表主旨的句子不妨自己动手写。如《新型玻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说明文,在预习单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旨在锻炼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交流了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总结出可以到文中的开头或结尾去寻找关键字。

又如选读课文《木笛》是一篇记叙文,文中没有一句能代表主旨的句子。因此,在预学单的设计上,笔者设计了三大问题:1.主人公朱丹抽到的是什么曲目?她演奏了吗?评委怎么看?2.朱丹后来演奏了什么,评委怎么看?3.评委为什么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朱丹身上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去文中找出描写朱丹语言的句子,字里行间感受朱丹的真诚。通过分步骤提炼信息、循序渐进的提问,帮助学生自主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指向三:激活已有知识

在阅读之前,首先回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等,激活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文时,预学单上,笔者请学生写出对诗人杜甫的了解,默写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查阅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在了解到当时百姓遭受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旱情后,学生很快意识到这场雨对百姓来说难能可贵。同时,通过了解作者生平、默写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又如在教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时,在预学单上,笔者请学生写下对鲁迅的了解、他的经典语录、他最痛恨的事和最向往的事。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享查找到的资料。之后,笔者让学生对找出的信息进行提炼,尽量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鲁迅是个怎样的人。最后,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即使活着也死了”这一问题。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痛恨的反动派、贪官污吏,这些人,即使活着也如同死了;而为国家、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即使死了,也还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