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8月30日 星期

小学新语文教材的“浙一年”


□本报记者 张 莺

见习记者 曹可可

当学生们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准备时,小学的语文教师们正在积极研究着新教材的特点,构思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按照教育部要求,从今年9月1日起,全国小学新入学的学生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本教材”)。事实上,浙江早在去年就率先吃了螃蟹,将新教材在全省小学一年级推广使用,至今已积累了一年的实践经验。部编本教材新在何处?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开学前,记者走访了参与教材编写的相关专家和部分语文教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是部编本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在他看来,部编本教材更高的起点决定了其更高的立意和视野。记者了解到,部编本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从2012年开始,先后从全国调集近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编写资源空前雄厚。“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一方面,设置‘家乡’‘伟人’等单元主题,同时把《朱德的扁担》等一度退出语文教材的经典文章重新加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教育内容。”滕春友介绍说,“另一方面,我们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比如《日积月累》栏目中的优秀古诗词,能够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日积月累》等栏目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已经成为部编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记者了解到,与传统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数量有所减少,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则大幅增加。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省语文特级教师娄屹兰介绍,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是部编本教材的一个创举,在教学中也要多加引导。“比如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我们会鼓励家长和老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完成幼小衔接。到了更高年级,课后《我爱阅读》等栏目会有更高的延伸阅读。虽然课文数量减少了,但是阅读总量提升了,教学中应该用好书中提供的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一年实践的一线教师们普遍对部编本教材表示认可,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柳琏将其归因于新教材合理的材料组织方式。“传统教材大多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阅读单元,更像是同一主题的文摘,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梯度。而部编本教材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教师用书、单元导语和课后研究思考题中,每一课的语文要素知识点被更加明确地指出来。”柳琏举例说,“比如一年级上册《秋天》的课后思考题中,在以往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老师们就知道这一课重点要教授学生‘一’的不同语调。之后的课程里还会明确要求学生们注意朗读时的停顿等,朗读训练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方便了老师们的教学安排。”

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引领、强调知识材料的整合呈现、重视阅读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强化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结等,部编本教材体现出的四大变化,与浙江省推进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2015年以来,我省各小学已经纷纷行动起来投入新课改,这也为部编本教材率先在浙江推行奠定了基础。”滕春友表示。

作为新生事物,部编本教材中一些大的改动势必会受到传统教育惯性的羁绊,比如一年级上册将先学拼音、再认汉字的教学顺序改为先认简单汉字、再学习拼音,曾一度引起热议。而据余姚市教研员陈燕过去一年的观察,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有效的减负。“我们对全市城区、农村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一年级的上一学年学习情况进行过调研,发现原来先学拼音时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都有挫败感,家长和老师也都很焦急。现在的方式缩短了不同基础学生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共同进步。而且作为一种母语教学,语文老师们也普遍认为先认简单的字,再进入较复杂的拼音教学,有助于刚入学的孩子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并对母语产生一定的兴趣,不至于对此后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虽然新教材给教师教学带来便利,但滕春友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难度有所下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的整体性更强,这要求教师有统筹全局的能力,从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的高度设计教学。只有对整个教学体系有完整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前后兼顾。”据悉,各级教育部门将在开学前完成省市县三级的教师培训,帮助一线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