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8月21日 星期

奋力谱写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中共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建海

近年来,温州教育紧紧围绕百姓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均衡、质量、问题、改革、民生五大导向,开展“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行动,奋力谱写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教育优质资源得到新扩张。实施“改薄”“培优”两轮并驱策略,着力改造薄弱学校,培育“新优质学校”,累计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52所,建成率达93%,比例提高了50个百分点。启动两批共300所“新优质学校”,以期通过3~5年的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关注民生基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近3年新(改、扩)建幼儿园近200所,等级幼儿园比例提高24.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提高73.1个百分点,幼儿园教师持证率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提高31.2和18.2个百分点。同时,着力整治无证幼儿园433所,安置幼儿40057人,在全省率先实现“零无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全市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

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新水平。坚持质量提升,着力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关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浓厚氛围。近5年,普通高校录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深入关注中小学艺术文化教育,广泛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四大节”活动,连续3年蝉联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总冠军。近3年累计创建“美丽校园”715所,形成“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重点推进的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已成为富有温州特色的全民阅读标识。

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新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出台实施“1+14”系列政策,努力构建“公办保均衡、民办供选择”的教育新格局,吸引60多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其中基础教育阶段每年为政府减轻近40亿元的教育经费负担,“民办教育看温州”的样本效应基本形成。推进中小学“促进有效学习”改革,实施“四维评价”,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科学质量观,既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相关经验在全国会议作典型介绍。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成功承办全国首届青少年创客教育大会,温州创客教育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度十大新闻。全面推进区域性校外教育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全国试点,形成学生综合实践基地“1+X+Y”的运作模式,全市基地每年接待学生超过100万人次。

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借力全市“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加大教育设施供给力度。完成市直属公办中学初高中分设,完善城乡均等化的教育设施服务,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覆盖面达100%。累计撤并小学138所、初中6所、普通高中23所、中等职业学校35所。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校均覆盖人口分别提高到1.59万人、2.54万人和8.47万人。加大教育结构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构建符合温州区域经济社会特点的现代职教体系,普职比近3年提升了4.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基本建成数控机械、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电子电工、新能源、现代物流、生命健康、鞋革服装、学前教育、旅游时尚等10个现代化专业群(链)。

高等教育内涵获得新提升。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扩量提质,在温高校共11所,在校生8.63万人,规模居全省第三。全国第二所中美合作大学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正式设校,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被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和省政府列为共建高校,创办我省首家精神医学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设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深入实施,在温高校全部建成创业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下一步,温州教育将心蕴百姓期望,紧扣“十三五”目标,围绕构建五大发展生态,深入实施温州教育“十大工程”,把握新方位、求取新突破,巩固提升温州教育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助力温州建设国际时尚智城。

在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上求进一步突破。把公平和优质贯穿于基础教育发展之中,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做好“改薄”“培优”双策略,全面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深化培育“新优质学校”,扎实推进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行动,缓解人口集聚城镇就学压力。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到 2020 年,全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坚持“四区联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推进市区教育一体化,快速提升中心城区教育首位度。加快推进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东部名校特别是优质民办学校的培育力度。

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求进一步突破。坚持质量立教,让温州教育更加优质,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深化“四品八德”系列教育,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全面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创建率达到98%以上。完善全市高中布局,加快普通高中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创建步伐,创建比例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各类高考升学率、重点录取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狠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实现评先评优“体质为先”。推进创客教育基地建设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完善“1+X+Y”布局与运行模式,做强创客教育和实践教育温州样板。

在补齐教育结构性短板上求进一步突破。持续开展“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行动,尤其是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完善幼儿园规划布局,实施扩容提升工程,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幼儿园380所,新增学位10.3万个。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超过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超过85%。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按照“扩量、提质、增效、激活”原则,对接温州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10所中职学校迁(扩)建,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专业工程”,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导在温高校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办学,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步伐,加强市级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城联动,引导高校主动对接浙南科技城建设,打造高端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扩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影响力,真正确立我市作为全省高等教育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

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求进一步突破。继续围绕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等三支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秉持教育理想、履行教育使命、勇立改革潮头、决胜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铁军。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为重点,推进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以提升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现代学校治理能力为重点,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校长队伍建设;以提升师德水平、专业素养和职业专注度为重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基础性培训、需求性培训、引领性培训并举,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深入探索教师“入格—合格—定格—升格—风格”的“五格型”阶梯式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科学评估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求进一步突破。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推进机制,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要成效。继续深化民办教育改革,形成制度环境全国领先、优质资源比例全省领先的分类管理政策体系,民办教育规模稳定在温州教育总量的30%左右,同时,新增100亿以上民间教育投资,创建100所以上改革示范校(园)。继续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强化高效规范管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建立以校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增强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推进瓯越特色课程群建设。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化“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温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城。

近年来,温州市教育局实施“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以创新管理保障机制、专业指导机制、反馈调控机制为抓手,有效激发了学校课堂变革的内驱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学习力。图为温州市课堂变革现场会。 (本报通讯员 王桂馨 摄)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展“龙狮运动进校园”的学校之一,今年被评为“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示范校”,现拥有40支舞龙队、8支南狮队,龙狮队员共计300余人,多次受邀参加重大演出。图为该校原创的大型民族运动表演《盛世龙舞》。

(本报通讯员 林 委 摄)

永嘉县瓯北镇第六小学以童装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在赏童装、绘童装、做童装、秀童装、赞童装的过程中,提升道德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图为该校学生在专心致志裁剪童装。

(本报通讯员 林 委 摄)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