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8月21日 星期

“懒校长”姚灶华的管理“秘籍”


□本报见习记者 邵焕荣

火热的8月,师生们还在安心地度暑假,杭州市临安区晨曦小学校长姚灶华却已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在忙什么?“把新学期要完成的任务理清楚,比如把学校工作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安排给负责的老师,理顺校内研修机制,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研修主题和活动。”姚灶华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敬业的校长,却自称是个“四不管”的“懒校长”。

哪“四不管”?姚灶华说:“就是对老师不检查、不考核、不评比、不批评。”这句“豪言”是姚灶华在晨曦小学推行了十几年的管理“秘籍”。从2004年担任校长至今,姚灶华放弃了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创新推出“名誉管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姚灶华选择“名誉管理”的初衷源于对传统制度管理的反思。1999年,他担任杭州市临安区(时为临安市)石镜小学校长,实行的就是传统的制度管人。“如果发现有老师备课不认真,我就增加对备课的考核分;有学生在教学区大声喊叫,我就要求扣该生所在班级的分数。”姚灶华说,在那所学校当了四年校长,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从原来的几页纸变成了一整册。制度管理虽然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但也让姚灶华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痛”。“制度管理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老师们看见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我自己也觉得费力不讨好。”姚灶华自嘲道。

理想的学校管理到底是怎么样的,校长在管理中又该承担怎样的角色,能否找到一种制度让教师们从“别人管我”转为自我管理?姚灶华陷入了深思。“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站在老师们的角度来思考管理,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让老师们做到自我管理呢?想到这,我脑子里蹦出了‘名誉’这个词。”姚灶华说,“名誉管理”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姚灶华眼中,教师是一个重视名誉的职业,他作为校长就应该在放手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名誉感,用名誉来引导教师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姚灶华说,名誉感的培养包括四个过程:省悟名誉、获取名誉、体验名誉和珍惜名誉,“老师们体会到了名誉的重要性,就会珍视名誉,从而做到自律”。

“名誉管理”具体该怎么实施?“就是做到理而不管。”姚灶华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理”,如理名誉理念、做好价值引导,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成长等,而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姚灶华则完全放手。在晨曦小学,学校原有的制度管理方式都被撤销了,教师们没有制度的约束,不搞无谓的评比,没有平时检查和主观考核,连批评也改为了善意的提醒。学校提供了一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手册》,但不具有强制性,教师可以按手册做,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来。

如何确保所有的教师都能有效地做到自我管理?项目责任制是姚灶华实施管理的另一个“法宝”。在晨曦小学,姚灶华实行“项目管理、责权一致”的教师分工制度,提倡“谁的事谁负责”。他把学校的工作分成很多个项目,又把这些项目交给相应的教师负责,如果教师接受了一个项目,就需要对这个项目全面负责,而姚灶华则不作过多干预。他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发现者,去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一个微笑、一个赞赏就是激励,同事之间的互相赞赏和信任也是如此。”

姚灶华用十多年的“名誉管理”实践,为晨曦小学的教师们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里,他们不会被禁锢在繁杂的检查与考核当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我发展,并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成长。近年来,姚灶华还将“名誉”融入学生教育当中,形成了具有晨曦特色的“名誉教育”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