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28日 星期

出路在于深化三项改革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荣文

公办初中要走出“洼地”,唯一出路在于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深化评价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要让教师真正搞清楚初中学生该学习什么。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符号表征层面的知识,二是逻辑思维层面的知识,三是意义价值层面的知识。多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教师从传统的只重视可以通过“师讲生听”“师写生记”的符号表征层面知识中摆脱出来,努力使教学触及逻辑思维和意义价值层面的知识。但大量的课堂教学观察表明,不少教师至今还是停留在“符号表征”层面的知识,使得学生有知识无思维,有记忆无能力。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基础性课程整合力度,强化拓展性课程建设,倒逼教师转变课程观念,增强课程意识。

深化教学改革,让教师真正搞清楚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型”走向“知识建构型”,初中是关键,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正在快速形成。要抓住“自主”和“自由”两个关键词。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发起学习、自主维持学习、自主检测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路径。这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的角色转变。自由,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感悟。作为教师要努力调整心态,实现师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师还要有宽容之心,允许学生差异表达和错误表达。只有实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自由,才能唤醒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灵动起来。

深化评价改革,让教师真正搞清楚如何诊断学生的学习。有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小学高段的期末考试,语数时长最多70分钟,其他学科50分钟。一到初一,学生考试的时长全部拉长至120分钟了,学生如何适应?校长的答复往往是中考就是这个时长。但中考是终端性考试,期中考试是过程性的学习检测,有必要让学生一进初中就按照中考的时长来吗?所以评价改革首先要改革的是学校层面的考试:一要切实规范考试次数;二要切实厘清考试功能,学校层面的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依据,而不是和中考一样为了甄别选拔;三是规范题型题量,初一、初二年级学校层面的考试最好不使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体现不出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自然不能用于过程性检测。当然还要关注如何有效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对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引领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