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6月28日 星期

理念突围,让学生成为学习者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展画

初中生处于心理学上的“少年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个体的独立意识“野蛮”生长,形成了全然不同于“儿童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一方面,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自尊心明显增强,急于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追求独立思考,独立行事,渴望自主,但同时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尚未臻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往往会在偏激中走极端,不时会出现叛逆行为。所以,心理学上常常用“暴风骤雨期”来形象地描述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我们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些特点理应成为我们探索或设计初中教育模式的重要依据。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转型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因此,初中教育就要在尊重并推助这种走向的前提下为初中生的成长构建实践平台,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顺利地完成转型。

要让公办初中突围,首先是理念的突围。我们认为初中学校应在教育理念上旗帜鲜明地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者”,必须培养初中学生的五大能力:创新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决策分析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为此,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三自”(自强、自理和自愈)教育文化,为潜在的学习者走向“独立”的学习者护航。

初中生的“独立”需要以自强不息为导向。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成就,这也是人生奋斗的最大目标,让初中生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理起始阶段就能树立起自强的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使学生施展才能、完善自我,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维度进行“以生为本”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形成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初中生的“独立”需要以自理自控为基础。初中生很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小孩,总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自行其是,但认知能力、情绪发展、行为方式等尚未适应“独立”,一旦教育不当,很容易导致逆反,成为问题学生。培养学生自理、自控能力,决不能靠说教、靠规约、靠惩罚,而是需要通过活动、通过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自理能力的养成,不能只凭借“由内而外”的行为训练,需要有机地渗入认知元素和情感元素,让学生有判断,有分析,同时充分体悟到因自理与自控带来的“如愿以偿”并充分感受到达成目的后的欣慰与喜悦。而后者恰恰是现在许多学校所忽视的,他们倾心于营造高压态势,并一味地诉诸惩罚手段实施所谓的“行为矫正”,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初中生的“独立”需要以自我痊愈为机制。让学生在“自我疗伤”的过程中培养自愈力,这是一个教育新命题。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摒弃现有的一些共识,着手设计新的学生手册和管理办法,允许学生犯“第一次错误”,允许学生对错误进行申辩,建立“延缓评价”“延缓处分”的机制,给学生自我疗伤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做到自我醒悟、自动改变、自主成长。

自强,自理,自愈,是下阶段初中学校的价值定义,也是我们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