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6月9日 星期

女校文化优雅绽放
——上海市三女中学生的“杰出”路径

女校文化优雅绽放

——上海市三女中学生的“杰出”路径

□本报记者 黄莉萍

“已考即平常心。”

6月7日,浙江、上海都迎来了高考综合改革后的“新高考”。

徐永初和平常一样,平静而恬淡。

“没有给学生们考前寄语,是希望她们能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在不久前举行的高三学生毕业典礼上,徐永初深情地寄语,“‘市三’的学子理应具有家国情怀,希望你们能够在责任来临时勇于承担,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努力地、持续地、自信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以主动享受的心态对待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女性不一定长得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从事女子教育逾20年,徐永初对女性成长成材、生存生态等有着独到的探索和深刻的理解。

杰出女性培养的历史路径

10多年前,《上海妇女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曾指出,到2010年,上海优秀女性人才成批涌现,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杰出女性人才。

“要达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说这话时,徐永初担任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不久。在她眼中,实现上海妇女发展的远景目标,女子学校义不容辞。

这所上海唯一的女子中学,办学至今已有125年历史。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璀璨的名字中,有国家科学技术部前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等;还有闻名遐迩的宋氏三姐妹、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女校不仅仅是学校,也是一种文化。女生的文化是合作的文化,是融洽,是和谐。“因而,女校是雅的教育。”徐永初对淑女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现代化开放型的女子人才”。

她要从对中国优秀女校文化的传承中寻找现代女校的发展之路。

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的薛正没有选择留校而来到了中西女中(上海市三女中前身之一)任教。1948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后,一得到新中国解放的消息,她放弃了即将取得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国。这位上海市三女中首任校长说:“女子教育事关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上海市三女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浸润到培养女生勇于为国家担当的意识中。“要培养女生的领袖意识、领导意识,这也是一种志向,更是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牺牲精神。”

学校曾经对毕业进入大学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询问她们在大学的发展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曾在学校担任过班干部等工作的为20%。然而进入大学后,这一比例达到63%。每年,师长们都会得到毕业生们在各高校的各类活动中“风头强劲”的反馈。

“我们将领导力‘给’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徐永初要引导女生去寻梦、追梦、圆梦,实现自己的价值。

宋庆龄那超越时间、国界的震慑人心的气质;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描述的校友戴西,苦难一生,90岁仍然优雅如初……徐永初从校史中去寻找着优雅。“这些都是来自音乐熏陶。”徐永初认为,音乐的知识和修养,对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优雅素养起着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心,提出了金字塔形的艺术教育体系。

塔基,是面向全体的艺术类基础性课程和渗透到各科教育的学科美育;塔身,是30多门校内外教师执教的艺术类拓展性课程;塔尖,是12门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专业院团的教授和一级演奏员们组成的高水准的器乐演奏课程。

1921年,中西女中公开排演了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翠鸟》。专程前来观看的茅盾兴奋地表示:“这大概是中国戏剧史上演出的第一个外国话剧。”

演短剧,是学校的传统。当时的女生既会用英语演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片段或欧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片段,也会排演中国现代剧《一片爱国心》,曹禺的《雷雨》或郭沫若的《屈原》。

教育戏剧带来的集体学科“震动”

2015年6月,上海市三女中的大礼堂,上演了由全校230多位学生参演的年度音乐剧《悲惨世界》。她们不仅是演员,还是乐手、歌手、布景师、化妆师、灯光师、广告设计师……

“参加过戏剧社的校友进入社会后往往成为行业佼佼者。”校史与校友让徐永初坚信,戏剧教育能培养同理心、合作力和领导力。

从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课程趣味性,到教育剧场、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美术、健美、新媒体、OM、乐队等的多门课程的融入……“如何通过最核心的课程不仅给予学生今后生活的技能,还给予受用终身的思想情感?”2010年,徐永初想到的是运用戏剧技巧,在教学与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达思想的教育戏剧。

“刚开始接受任务的时候,我以为完全可以轻松驾驭。”有着20多年舞台经验的教师徐萍很快发现,教育戏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教育。“当我接触到了‘教育戏剧’‘工作坊’‘论坛戏剧’等一系列专用名词时,就想打退堂鼓了,因为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我对‘戏剧课’的理解范畴。”原本以为只需模仿排演一些经典剧作就可以的徐萍“举目四望”,“这是一个全新概念的课程,在国内的中学里几乎没有样本”。

那就一起探索。

女生们渐渐学着用“暖身”游戏打开身体,消除隔阂,用两个人、一根红绳阐述人际关系,用折叠椅的摆放排出一幕戏剧;用自身视角研究历史,搜寻素材,编创剧目;用最大的力度代表剧中人发出从未有过的高声呐喊……

“这是雅育的一个写照。”指导教师杨黎兰告诉记者,教育剧场给了学生们一个在合作和创造中表达自己思想、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平台,“故事的主题自定,讨论议题自发,场景、角色自创,表演细节自己丰富……”

教师李瑾、张翼是上海市三女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受“教育剧场”课程开发的鼓舞,3年前,他们忽然对OM(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产生了兴趣。

对于OM,他们并不比学生懂多少。

(下转第4版)

上海市三女中版的音乐剧《悲惨世界》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