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6月7日 星期

为了信仰与创造
——杭州市余杭文昌高中办学纪实

为了信仰与创造

——杭州市余杭文昌高中办学纪实

□子 轩 茹申奇

走进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只见校园里绿树灰墙,耳边书声琅琅,充满了生机。

每幢教学楼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分别为文渊楼、文津楼、文溯楼、文澜楼与文汇楼,它们取自于《四库全书》;而林木掩映下的道路则以昌明、昌辉、昌达、昌德、昌瑞、昌华等命名,也都语出典故。校园内还建有文昌阁、文心湖、至善园、博雅园、探真园,并悬挂着“月影松涛”“崇德瀹智”等牌匾……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所蛮有味道的学校。而在校长方建胜看来,学校与古文昌阁有着莫大的渊源,“文以化人,昌以达人”,尊崇和传承读书文化,让师生过一种“天人合一”的教育生活,那是再自然不过。

“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让学习成为信仰,让学生学会创造’的教育主张。”方建胜说,这些年来文昌高中通过推进课程建设、转变课堂教学以及创新德育实践,引导育人方式由“外烁型”向“内驱型”转变,培养了一大批有信仰、会创造的学生。

立体的“文昌”课程

去年底,文昌高中有多门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其中,“谈古说今禹航情——余杭古镇史地课程”和“法律那些事儿”更接地气,因为一门针对学校附近所在的地域文化,另一门则能帮助青少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困惑。很快,这两门人气课程就被隔壁的余杭中学引入并正式在该校推广。据介绍,文昌高中已有6门特色品牌课程先后走出校门,成为其他学校的“心头好”。

“为培养具有民族信仰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我们借鉴古文昌阁‘四梁八柱’的结构特点,建构形成了文昌课程体系。”方建胜说,所谓的“四梁”就是四大核心素养,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自我发展与家国情怀;而“八柱”则是指文科基础、理科基础、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社会担当、健康生活、终身发展、探究实践等八大课程系列。在此基础上,围绕“信仰·创造”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经过开发实施,逐渐形成生命修行、生活探究、生涯发展3个课程群落,简称“三生”特色课程群。

朱孙华的“神话”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这个起初并不出挑的学生最终走向了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并斩获一枚金牌,被自己心仪的高校提前录取。而他的才能正是通过“简易机器人制作”这门选修课被激发出来的。“我在课堂上发现他对电子制作很感兴趣,每次活动都很积极。”通用技术课教师林志红直言,“三生”课程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让很多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创意和想法越来越多,进而找到了自己潜力的突破点。

与传统的拼盘格局不同,“文昌”课程先是依据核心素养结构,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八大课程系列。然后,又依据课程学习层次要求,将八大课程系列分为知会、通会、融会三个层次。其中,“知会”可以满足高中学业毕业要求,“通会”有助于高中与大学的课程衔接,而“融会”则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上理想大学的学科专业要求和综合素养。方建胜表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课程立体格局,能满足学生基于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多样化选课要求。

“问题”成教学中心

在文昌高中高二年级的一堂政治课上,学生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只见一些学生像教师一样不停地来回走动,和各组同学窃窃私语。随后,小组学习代表上台讲解,而那些学生也停止了走动,开始不断地递纸条、插话、追问……整节课下来,教师就像隐身了一般。“《世界的物质性》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一课,即使经过预先讨论,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明了。”任课教师郑艳说,她的任务就是把学生推到前台,让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思维碰撞,产生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它们。

类似的课堂教学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文昌’课程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多样性、选择性特点,因此也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方建胜说,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低效教学为高效教学,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很多像文昌高中那样的农村普高在推进新课改时能否突围的“关键点”。

自2015年起,文昌高中开启了基于学本教育理念的教改探索之路。其核心是,师生共同以“问题”学习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整堂课一般围绕“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这四个环节展开,学校为此还开发了诸如问题导读—评价单等多个学习“软工具”,增强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两年多下来,以往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少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浓了。而且学生的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今年该校又有79名学生被高等院校预录取,再创历史佳绩。学本课堂的首创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韩立福教授坦言,虽然探索的时间并不长,但文昌高中通过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机制,实现了个体学习愿景化、同班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以及全班学习最优化的目标,使学校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也有了大踏步的跨越。

学生每天“三大步”

每年12月,文昌高中都会给高三毕业生举办一场成人礼。去年的成人礼主题是“以梦为马,感恩于心;十八而志,责任而行”。在教师的带领下,在众多家长的见证下,所有高三成年学生穿过成人门,并将自己的理想郑重地贴在心愿墙上。而最感人的时刻莫过于305班学生欧阳江海与他母亲的一番对话,这是10多年来这对母子间最真诚的告白,让在场的学生及其家长听了无不为之动容。

“伴随着课程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德育方式也面临着从‘规约型’向‘励志型’转变。”方建胜认为,围绕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使德育成为有发展主题、有目标指向、有内容安排、有实施过程、有学习评价的结构化课程活动势在必行。具体到学校,那就是致力于培植信仰和志向,培养实践展示能力,要求学生每天都做好“读、思、行”三大步。而教师则必须相应地完成“批、谈、带”三件事,帮助学生从整理和反思中逐步成长起来。

在文昌高中,每天的学习是从朗读开始的。早、中、晚上课前,班长都会带领同学们起立、抬头挺胸、双手捧信、齐声朗读励志信;周一举行升旗式时,还会来个全校大诵读。这些励志信或来自名人志士,或来自身边的亲朋好友,它们提醒着每个学生要努力奋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天的学习也总是以填写成长记录而告终,成长记录册上只记进步,不记问题,只记快乐,不记忏悔。另外,学生还要填写一周内决心改变的一两个坏习惯,每天反省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

经常担任学校各项活动主持人的高三女生袁俪坦言,“我的道路,由成功的励志信指引”。而已经毕业的陈美霞则回忆说,每次参加电子制作比赛回来,队员们都要做书面总结,“天资聪颖固然重要,但勤学勉励更是我爬上高峰的铺路石;它带给我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在其他领域如虎添翼”。统计显示,近3年文昌高中高考上线率连年攀升,基本实现了“人人能上大学”的梦想。另外,学生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科技创新、新概念作文大赛等方面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170人次,实现了“满堂红”。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