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7日 星期

借助高校“智囊团”的“象山探索”


借助高校“智囊团”的“象山探索”

□象山县教育局局长 胡海峥

近年来,象山县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先行先试,借智借脑,与杭州师范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借助高校“智囊团”,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端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助推象山教育品质和内涵的飞跃发展。

校地合作 促进基础教育优化升级

象山县与杭州师范大学就基础教育创新工程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包括课程、教法、评价、特色构建、名师名校长培养等10个项目,基本包含基础教育所有内容。整个工程耗时3年,以合约的形式委托杭师大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协议明确该工程的预期目标包括促使象山县课改项目顺利实施并提升推广,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成效明显,委托项目获省市奖项3项以上,力争使象山县成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示范区等。

整个工程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10个项目课题分头进行,每学期召开项目进展和计划工作会议。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意见征求会上,各项目结对学校纷纷表示,高校专家的专业指导,有理论、有实践、方式多样、载体丰富,对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等都具有明显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高校介入 推动课程建设“一校一品”

制定目标,有效指导课改实施。杭师大专家为象山县课程建设制定了“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即一份课程实施总体方案、每校一门特色性课程、建立一支教学副校长与专业教师等组成的课改队伍、刊发一本课改成果集。建立由杭师大专家、象山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学校校长或课改骨干三方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采用“双导师模式”,即杭师大专家导师作为理论导师,不定期深入学校,通过实时互动、国内外前沿及案例范本共享、现场诊断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实时指导与跟进学校课改项目;教研员作为实践导师,做好信息联络与实践指导。

充分沟通,不让一个学校掉队。组建课改微信群,项目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和专业教师加入群中,同时由杭师大教授出面,邀请杭州市一些高校的学科教授、中小学校校长入群,不定期分享课改前沿动态,就学校提出的问题,由专家教授问诊把脉,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对于一些因故未能参与培训的学校,将专家授课录音、课件等资料,转发给学校,并督促该校校长课后补课。

合作共赢,成效显著。杭师大教授充分听取结对学校意见,通过共同的愿景沟通、认真的态度和务实的做事风格,让全县各校在课改领域呈现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新格局,目前已有12个项目在市级以上立项,其中象山港书院的“日省教育课程化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全市学术会议推广;鹤浦小学的“活力手球”课程获宁波市特色课程建设精品一等奖。

高端研修 培养教育现代化中流砥柱

名师名校长培训培养是基础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象山县于2016年3月成立了名师名校长高端研修班,研修周期为3年,共有5位名校长、20位名师作为学员参与。通过集中研训、“一对一”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名师名校长提升综合素养,促使各学员在参评市名优教师、省特级教师中富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去年,象山县新增正高级职称教师1名。

“走出去、请进来”,促进骨干成长。一方面,由杭师大专家牵头,组织研修班学员赴杭师大、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集中轮训,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赴名校参观学习、分组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提升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浙派名师进象山指导开展系列活动。如浙派名师进象山暨象山名师名校长高端班教学展示活动,18位名优教师展示,9位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上千名教师参与观摩学习。活动现场,18位研修班学员分别展示示范课,精巧的课堂建构、精彩的师生互动、9位专家精辟的点评指导……给参与观摩的上千名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补短板,明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采用“双导师双选择”机制,由研修班学员自主选择理论或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由杭师大出面,邀请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共同作为学员提供集中辅导;实践导师则由杭师大专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25名学员学科、性格、能力水平等特点,在“课题、教学、实践”等方面,分别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一对一”加强指导,帮助学员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