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17日 星期

教育“熊孩子” 家规来帮忙


教育“熊孩子” 家规来帮忙

□陈钱林

从事教育三十多年,经常碰到一些“熊孩子”,一会儿破坏公物,一会儿伤害他人。而这些孩子背后,往往是深感无奈的父母,大多困惑于“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我分析,这与缺乏规则教育有关。

社会是讲规则的,所以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需要规则教育。道德、法律、乡规民约等规则,到了家里只有细化成家规,才可发挥规则的教育影响力。

那么,如何立好家规?

首先,明明白白。家规,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意思。特别是“禁止做什么”之类的家规,不能含糊其辞。比如,“每天18:00~18:30可以看电视,其他时间未经父母同意都不能看”,这规则就很清楚,如果说成“少看电视”,孩子就不清楚,怎么样算是“少”。

其次,动态生成。我家家规都是在生活中动态形成的。记得我的一双儿女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在分葡萄干时吵架了。我先从女儿这儿拿一些吃掉,儿子的多了,女儿不肯;又从儿子那儿拿一些吃掉,女儿的多了,儿子不肯;最后两人的葡萄干都被我吃光了,这下两个娃都哭了。我借机教育他们,不相让的双方最终都会有损失,后来就有了“吃零食要相让”的家规。

再者,民主讨论。因为孩子参与讨论定下的规则,相对好执行。比如,好几次孩子在楼梯上摔倒,我们就讨论了走楼梯时如何讲安全,后来有了“走楼梯时要互相提醒讲安全”的家规。再比如,俩孩子吵架了,我想这是孩子的天性,吵吵哭哭没关系,经讨论后,有了“可以吵架、不能打架”的家规。

最后,奖罚分明。孩子毕竟是孩子,要表扬为主,表扬多了,对家规的执行力会更强。违反家规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多次批评无效的,要么是家规不合理,那就早点改;要么就要严厉批评,甚至进行必要的惩罚。孩子幼儿期,我创新了“100个好”评价办法,凡孩子表现好,加几个“好”;违规了,减几个“好”。

家规需要一条条书面写下来吗?我觉得,书面约定可行,但口头约定比书面约定更方便。当然,不管是哪种形式,让孩子明明白白地知晓家规就行。

教育的艺术,在于通过他律最终形成自律,使用家规的目的也在于培养自律。当孩子慢慢形成好习惯,他律变自律了,家规就要淡出。我的经验,最好在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之前,家规就完成教育使命。如果在少儿期家规混乱、约束不严,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定家规,那是亡羊补牢,需要付出加倍的精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