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星期

擎起社会培训这面大旗


擎起社会培训这面大旗

□本报记者 胡梦甜

近段时间,围绕职业院校是否应该承担培训任务、在多大程度上承担培训任务等问题,业内人士讨论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学历教育是“主业”,社会培训是“副业”;也有人说,开展社会培训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否真的存在冲突和矛盾?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开展社会培训,体现的是一份人文关怀

几天前,江山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江山职教中心开班,来自江山市20个乡镇(街道)的30余名残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新塘边镇塘边村的周连俊在一次工伤事故中失去左手四指。去年,自强不息的他开始摸索电商知识,替村民网上代购,但一直苦于无人教、无处学。“有老师教,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周连俊兴奋地说道,“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珍贵的一次学习机会,不仅让我学到了系统的电商知识,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周连俊的话道出了培训学员的共同心声。

从2014年10月起,江山职教中心共举办了12期农村电商培训班,受训人员超过600人。“我们学校从2014年就开始和市残联合作,为做好社会培训,我们专门安排了两位教师专职负责这项工作。一个残疾人就业可以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江山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顾炯如是说。

为解决监狱服刑人员“文化低、技能缺、归正后就业难”的问题,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将原来面向居民的“双证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延伸至监狱,为省第一监狱、十里丰监狱服刑人员日后谋生奠定基础。据悉,服刑人员的培训量逐年攀升,2014年为911人次,2015年为1548人次,2016年为1611人次。

2016年,丽水市首个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学院在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挂牌。借助这个集人才培训、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学校承担起各种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考虑到一些乡镇距离学校较远,教师们主动送培下乡。在遂昌职业中专,每一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每学期会下乡10余次。“农民们太需要这样的培训了。”遂昌职业中专电子商务组组长董香龄坦言,送培下乡的经历也让教师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农民的认真、踏实、勤奋深深触动了教师。

“记得有一次在石练镇,原定于下午5点结束的培训,因为农民源源不绝的提问,直到晚上8点才结束,由于错过了最后一趟班车,老师们只能打车回去。”教务处主任谢芝兰说道,“虽然辛苦,但看到农民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这一刻,觉得什么都值了。”在谢芝兰看来,为需要接受技能培训并依仗这一技能改善生活现状、谋求人生幸福的人提供帮助,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展现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

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是职业学校的职责所在

2月28日早上,在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大成楼报告厅前,114名刚刚接受家政培训并顺利结业的学员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合影留念。从这一天起,她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身份——家政月嫂准从业者。为了让这批刚刚接受专业培训的学员更好地与企业对接,这一天,一场“衢州中专家政月嫂供需见面会”也在学校同步举行,10家来自市内外的一流家政服务公司受邀参加。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月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好的育儿嫂和月嫂,在衢州市场的缺口很大。瞄准这一市场需求,衢州中专推出了家政服务员、育婴师、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培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学员会统一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育婴师中级工的考试,获取相关资质后凭证上岗。仅去年一年,学校就累计开设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育婴师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1248人,每期培训人数近百人。如今,衢州中专几乎成了培养家政月嫂的“黄埔军校”,一批批从这里走出的准家政人员和准月嫂,正在极大弥补衢州市场的缺口。

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转移是当下供给侧改革绕不过的“关口”,技能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失业,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就业缺口越大,转岗性再就业培训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擎社会培训这面大旗,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的大格局中谋划”正是中职学校的职责所在。

翻开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培训项目手册》,可以看到,船舶质检、船舶机械制造、海洋旅游、电子电工进出口贸易……多数培训项目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11年国家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来,渔民转产转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挖掘渔农村的潜在劳动力、拓宽渔民就业增收渠道,舟山职技校与舟山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签订了《紧缺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为舟山群岛新区培养船机高级工、电工高级工、数控加工高级工、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级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借助形式多样的培训,涌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渔乡能人,为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梯队,促进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正是舟山职技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初衷。

社会培训是校企融合的“催化剂”

学校的活力在于直面市场,让更多高端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走出象牙塔,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求变,通过承载新项目、新成果,走在市场前沿。学校抛“绣球”求市场,企业争“绣球”抢市场,社会培训无疑是校企融合的“催化剂”。

舟山职技校有一个由骨干教师组建的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利用假期主动下海岛,为企业员工进行电子电工培训。教师们在海岛一待就是20多天,每天8点开始上课,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教师袁良红告诉记者,这项活动已持续了数年,现在,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明显提高,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也倒逼着自己不断去学习。

不仅如此,讲师团成员还定期下企业,为其解决技术难题。为舟山市辉腾机械公司改造的罐盖机全自动生产线,完成系统设计及安装调试,为企业节约了设备投资资金;为舟山正源标准件公司成功改造的一套控制电源过载的数控机床,解决了机床经常发生故障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为舟山微波螺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改造的外圆磨床,解决了大螺距快速磨进时转速与行程不同步问题……

“社会培训一方面促使更多教师走进企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变化、企业需求,并据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舟山职技校校长杨永明看来,社会培训使得企业和学校能够各取所需,最终实现双赢。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