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10日 星期

浙理工:科技治水显优势


编者按:日前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2017年彻底消灭劣Ⅴ类水,还浙江一片绿水青山。本报今起推出《剿灭劣Ⅴ类水 我们在行动》栏目,反映我省各地各校在这场攻坚战中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浙理工:科技治水显优势

□本报记者 李 平

通讯员 石丛珊

春暖花开的季节,位于杭州市区繁华地带的解放河两岸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见底。每逢周末,来此赏花、健身的游人络绎不绝。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以前,这条河蓝藻频发,水面散发着腥臭味,现在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

得益于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新型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应用,如今解放河的透明度提升到60厘米以上,该产品还被应用于萧山区敬游江、滨江区四季河、大江东东湖等的治理,成功治理水量逾70万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夏宝龙书记强调,引导广大师生找准服务的切入点,积极投身‘拆治归’一线。我校依托学科优势,以科技助力,紧盯省委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聚焦‘五水共治’,争取为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作出贡献。”浙理工校长陈文兴说,通过组建以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学校依托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不断聚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关键性技术。

我省纺织和轻化工业非常发达,印染行业作为用水大户,排污多,需要从源头治理。而浙理工作为一所行业特征、区域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型大学,恰恰在纺织、材料、机械等学科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陈文兴说,学校一直以来着力发挥学科优势、科技优势,致力研发无水印染技术,助力源头剿劣,为“五水共治”贡献力量。

教授王晟就是治水大军中的一员。他带领的光催化纳米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寻找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经过近10年的艰苦摸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2014年他们终于找到了放置光催化剂的“容器”,并把光催化特种纤维做成各种形态,比如“人工草毯”“人工网床”等,放置在水中。这样,在太阳光照下,能将化学需氧量值从100以上降到10以下,造成河水黑臭的有机污染物很快会被清理干净。3年来,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劣Ⅴ类水的治理。

几年前,宁波童王河是一条垃圾河,由于河道两岸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污染,河水发黑发臭,让周围的居民怨声载道。在宁波垃圾河整治攻坚阶段,童王河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14年,王晟团队的光催化治污水技术被成功地运用到了童王河的整治中去,使河流恢复了自净能力。治理之后的童王河,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透明度至少达到了1.5米,开创了国内首个大规模运用光催化技术治理河水的成功先例。眼下,童王河上水波微澜,河堤上不时飞来几只白鹭。这样的景象让村民乐开了花:“水变清了,鱼虾也多了起来。”

不仅致力于研发治水新技术,该校还派出专家攻“坚”克“难”。教授吴明华是我省33位“剿灭劣Ⅴ类水”首席技术顾问之一,2月底接过聘书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考察了温岭箬松河的水质情况。“由于河道窄,河水流动性差,加上水产冷冻企业集中,因此水中氨氮、总磷超标。”吴明华说,作为技术顾问,不仅要对劣Ⅴ类水质断面的现状会诊把脉,还要根据地方上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为了达到节约用水、清洁生产的目的,吴明华所在的材料与纺织学院正在开展无水染色技术、免水洗印花以及染色洗水废水回用等课题研究。而王晟告诉记者:“‘五水共治’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破解,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此外,对于高校而言,研发的科技贵在落地,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产生看得见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