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又来报到了,真舍不得毕业。”金华开放大学老年学员迎来开学第一周,恰逢教师节,便自发带来鲜花献给教师。办学8年来,能获得众多学生的认可,教师们无不感到由衷自豪。
2016年,金华开放大学(浙江商贸学校)增挂“金华老年开放大学”牌子,2018年首轮招生开班,偌大的校园迎来了第一批“银发学子”。多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校园环境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改造升级。自此,这里成为金华老年人享受晚年生活的一方新天地。
职校资源赋能老年教育
办好老年教育,课程设置是关键。得益于金华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和浙江商贸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学校开设了舞蹈、模特、摄影等系列课程。
“专业课教师平时就在参与社会培训,教学经验丰富。听说学校办了老年教育,大家纷纷主动请缨。”教师邵玲介绍,这一传统延续至今,目前开办的30多门课程中,有三分之一由本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本校教师直接授课的优势,让金华开放大学备受学员青睐,涌现出一批“铁杆粉丝”。“周老师你什么时候开课,我们就什么时候来,风雨无阻。”这个学期,因为工作调整,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教师周玥将手机摄影长学期班改成了不定期的公益讲座。即便如此,那些跟随他学习了六七年的老学员们依然每场必到。“老年学员的手机使用水平差别大,得有适合他们的教材。”为此,周玥专门编写了适老化教材——字号更大、步骤更细、插图更多,内容精选老年人偏爱的风景、人物、古建筑拍摄及修图技巧。
健身排舞教师胡凌暑假自费赴外省学习热巴鼓舞,只为让学员掌握更多舞蹈形式。她还将班级划分为基础、中级和表演班,根据学员实际水平安排教学内容。虽然才开学,胡凌已在筹划期末教学成果展演,“到时排个舞蹈串烧,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登台,这样大家学起来更有动力”。
教师的用心付出让不少学员在晚年焕发了青春光彩,找到了生活新方向。学员曹琍经过7年系统学习,获得了第23届世界风尚慈善旗袍大赛全球总决赛优雅组冠军。如今的她精神饱满、身姿挺拔,与当初病退居家休养时判若两人。“鲍世英老师手把手指导我,鼓励我向前看,同学们也无私分享强身健体方法,我一有空就对着练,现在身体素质好了,人也自信了。”本学期,曹琍还主动请缨担任形体走秀基础班助教。
“金梅,这不是你做的早晨问候视频吗?好多人都在转发使用。”收到手机短视频班同学姜琦发来的信息,学员金梅才发现自己发布的这组作品浏览量已经超过30万次。姜琦和金梅告诉记者,退休前他们对拍摄、剪辑一窍不通,通过在手机短视频班一年半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技能,还成了小有名气的视频博主。
助老实践助力银龄科研
校园里,歌声、笑声、掌声不断。教师们倾囊相授,学员们全心向学。但邵玲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因交通不便、身体欠佳而无法到校的老人,如何让他们也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
于是,学校创新推出“十讲百场”活动——主动与社区(乡村)对接,将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保健养生等优质课程送到居民家门口。教师章肖介绍,比起校内课程,送教课程更注重动手实践,节奏更加紧凑。为此学校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共同服务老年学员。
查阅活动方案,记者看到,送教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来的非遗手作,也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带来的亲子活动,还有医疗系统带来的中医养生保健、艺术疗愈等课程。这些课程适合祖孙共同参与,切合社区老年教育的实际需求。
探索并未止步于实践。作为金华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章肖解释,一方面老年教育是蓝海市场,需要总结经验,与兄弟院校、行业伙伴一起交流探索;另一方面,以科研思维开展工作,能使教师和工作人员在课程设计、活动安排时更加科学周到。
去年,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学校在教学楼一楼增设了瀑布流电子借阅系统和老年智学手机模拟教学系统。现在,五楼正在建设能让老年人模拟超市自助结账、ATM取款等数字化场景的乐龄智学互动教学空间。这些设施既优化了学习环境,也为收集教育数据、开展精准研究提供了支持。“学员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进馆体验都在引导我们把握老年人的真实学习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合适的课程。”章肖表示。
与此同时,学校在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鼓励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目前,学校在相关领域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8个,研究范围涵盖数字化教育、农村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文化礼堂助力未来乡村发展、社区教育与非遗传承等多个方向。
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社会需求,老年教育市场潜力巨大。接下来,金华开放大学将继续聚焦数字赋能,高质量推进老年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让更多优质老年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入千家万户,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