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9月9日 星期

“星孩”有了专属校园
温州市润星学校探索孤独症教育本土化路径

本报讯(通讯员 傅芳芳 夏雯雯)9月1日,浙江省首所孤独症学校——温州市润星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26名“星星的孩子”。“我们特意选择今天开学,就是想让这些孩子与同龄人同步开学。”学校负责人胡乐说。

上午9点,润星学校的校门口逐渐热闹起来:校领导给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来自温州科技馆的机器人与学生互动,学生在签名牌上签名,家长与学生合影纪念开学……学校的开学典礼简单而温馨,教师没有急于引导学生进入教室,而是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熟悉校园环境。

“陌生环境可能让孤独症孩子感到焦虑,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适应过程。”一(1)班班主任周欧欧解释道。在教室里,她为全班6名学生送上了包含课本在内的开学礼包。课本共7册,其中《语文》《数学》等6册与普通学校一致,但比普通学校多了《生活适应》。“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独立适应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周欧欧介绍,这样的安排既是为基础素养发展做好必要储备,也是希望减少学生融合转介时学业融通的困难。

上午,周欧欧设计了兼顾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两个环节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伊始,8岁的小章积极上台表演,并告诉大家,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篮球运动员。周欧欧发现,学生中“卧虎藏龙”,有的识字量达1000字,有的能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能够背诵古诗词……在亲子活动环节,父母与孩子一起制作了红色主题的手工扇子,传递爱国情怀。

目前,润星学校覆盖了学前至高中全学段,有18名专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在课表方面,学校按“共性+个性”“集体+个别”的原则,采用大小课、长短课等形式编排;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低龄段注重康复调适,中高段强化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职业规划等内容。同时,学校积极整合校内课程资源,发挥非遗、文创、艺体、科技等方面优势,为每一个学生定制个性化扬长课程。

胡乐介绍,润星学校与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共享校舍,在这里,润星被称为“小城”,而不是学校。因为它不仅是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更是一座为学生模拟生活场景的社区。“我们希望学生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成长与进步,能通过学习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

暑假期间,教师已经通过线上问卷、家访面谈,了解学生在适应、社交、情绪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学生家庭、社区生态环境,为开学后的环境调整、课程调适等做准备。在班级区域、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规划上,学校提前考虑了学生感官、情绪调整需求和社交空间等因素。比如,教室采用隔音材料,减少噪声干扰;校内设有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音乐治疗室和艺术治疗室,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康复需求。学校还引进了AR体育项目,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并通过实时监测运动数据,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太多可借鉴的资源。”面对挑战,胡乐表示,应对之道是“主动学习和寻求专业支持”。学校采用“一生一案”原则教学,邀请家长、孤独症教育专家召开研判会,讨论确定涵盖基础课程、社交技能、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能力等各项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借助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专业力量开展研究,联络周边建立镇街联动机制,探索全学段、全智力段教育模式。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