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即将到来的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值此之际,让我们铭记广大教师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感人事迹;走近获得浙江省杰出教师奖的教师、浙江省“最美教师”,展现其师者风采,倾听其育人心得,感受其奉献精神。
二〇二五年浙江省杰出教师奖获得者
努力做好青年研究者的“引路人”
浙江大学 段树民
获得浙江省杰出教师奖,我感到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求学时期,恩师的谆谆教诲和爱生情谊在我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种子。在之后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一直坚持以身作则,努力做好青年研究者的“引路人”。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些年我坚持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交叉学科教育训练,构建本博贯通培养模式。在我看来,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未知的好奇。因此,我始终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以兴趣为动力坚持长期探索,“把科研做好,不要计较眼前”。同时,我也强调全面发展,因为只有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才能在未来达到更高高度。看到学生们深耕自己的领域并乐在其中,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和价值。
教师要当好大先生
浙江工业大学 李小年
获得浙江省杰出教师奖,这份荣誉属于浙江工业大学全体教师。作为这个优秀群体中的一名代表,我忠实践行“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坚守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领学生走好人生道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人生。
未来,我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坚持终身学习、躬身实践,努力践行“经师”之道;同时自觉提升德行修养与教育智慧,争做“人师”典范,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负使命,无愧荣光。
成为教师是我一生最浪漫幸福的事
浙江师范大学 刘鸿武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正当年华,身怀才艺,堪赴大任。”我觉得我一生最浪漫幸福的事,就是早年能到遥远的非洲大陆留学问道,拜非洲人为师,走遍非洲大陆,汲取非洲文明魅力和大自然之美。而当中非关系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急需专业人才的时候,我能以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在各方支持下,创办中国高校首个非洲研究院、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中非交流博物馆,推进中国的非洲研究事业,培养一大批涉非高端人才,并为国家发展献策,为中非合作略尽绵薄。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樊丰富
教师职业是塑造生命与传播知识的有机统一。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以塑造生命、价值与人格为使命,因为我们从事的正是雅斯贝尔斯笔下“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永恒事业。看到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脸上幸福的笑容,我更深刻体会到“厚植师爱”的价值所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智慧的启迪者。一次与学生交流时,一名女生说:“老师,书上有的知识点我们自己会看。”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不是灌输,而是通过师生研讨激发智慧。教师需以创新精神研究学生、课堂与新技术,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在奋斗中享受教育幸福
杭州市天长小学 楼朝辉
从事教育工作40余载,亲历改革开放大潮中教育的深刻变革,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顾教育生涯,我始终认为,一名教师只有持续奋斗,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者的幸福。
首先,支持自己不断前行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学生的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我打心眼里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他处于何种处境,或遇到什么问题,都毫无条件地爱他,并提供最适切的支持。
其次,做一名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教师,要有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新的,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学生潜能的慧眼,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方法工具应对教育问题。一句话,就是要让自己站得更高,让自己成为眼中有光、手中有活的优秀教师。要做到这样,唯有持续学习、深化自我、丰富自我。
教会学生用独立思维的火炬照亮未知
象山中学 俞炯志
从教38载,粉笔灰早已染白双鬓,我却觉得青春从未远离,因为我深信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当有人问我教育成功的秘诀时,我总想起无数个深夜的校园——教育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陪伴的累积;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份份手写教案、一张张自制练习——教育者需永葆对教育的敬畏与学习之心,如源头活水,方能润泽一方桃李。
我深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教师用心去浇灌和呵护。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不是追求分数,而是塑造人格。这些年,我从“传道授业”的教师逐渐成长为“赋能成长”的导师,教会学生用独立思维的火炬照亮未知。比起培养高考状元,我更欣慰于看到学生眼里迸发的好奇光芒。教师最珍贵的不是奖杯证书,而是学生发来的成长喜讯。愿每位教育者都能守护好最初的赤诚,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才是教师最幸福的成就。
以行立范,以爱育人
瓯海中学 郑小侠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的精髓在垂范,不在管理。教师,就是要做学生真正的榜样,以行立范,以爱育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期望学生成为诚实的人,教师就不能欺骗;期望学生成为善良的人,教师就要有爱心;期望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教师就要敬业。教师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学生慢慢就能在课前主动预习、好奇求知,在课堂质疑思考、合作探究,在课后自主反思、归纳提升。教师盯着学生做操,不如跟学生一起做操;教师看着学生跑步,不如陪学生一起跑步;教师与其管理大课间,不如融入学生,跟学生一起活动。校园里热爱生活、阳光积极的教师群体永远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而所有的教育行为背后,无非就是对学生饱满的爱。
做好乡村学生的“引路人”
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 陈梅娟
在乡村教育沃土深耕35年,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早已融入我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中。多年来,我始终以虚心勤恳为准则,把坚守讲台当本分,以坚持学习为阶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外面的世界“搬进”乡村的课堂,把学生的未来当作乡村振兴的希望火种。看着一代代乡村学生走出家乡、完成学业,再回馈家乡,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更让我深感使命在肩。“为未来而教”不是口号,而是每天清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身影,是课后为学困生补课的耐心,是引导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潜心学习、笃行不怠,做好乡村学生的“引路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真正内涵。
将“求真求美”作为行动自觉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莫 娇
投身幼教事业30载,我始终笃信“真”为教育底色——真即是美,唯真方显至美,求美之道,当以求真为始。
回归教育本质,我们需研究真问题,解码真需求,践行真研究。教育本是慢赏的艺术,怀揣一颗童心,洞察孩子的真困惑,解读并回应其真需求。当“求真求美”成为行动自觉,教育的奇迹自会悄然发生。教育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唯有以真心去“看见”,方能见证孩子真实的成长轨迹。
作为幼儿园教师,读懂孩子是必修课。透过孩子的言行,发现学习与发展的契机,锚定儿童发展为本的航向,从孩子的真问题出发,创设真情境,激发思维与操作的真需求,驱动他们在活动中真探究。借由“会观、会听、会记、会思、会援”这5种能力,解码孩子内心世界,顺应其意愿,适时给予支持,让孩子在真实成长中收获满足与快乐,这便是幼教人以真育人的幸福回响。
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真爱的种子
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季科平
有爱,就有希望!我要在学生心田播下真爱的种子,让他们因拥有这样的老师而幸福。在我看来,爱的真谛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内心都蕴藏着强烈的学习愿望。教育的关键,在于把这种愿望激发出来。秉持“花苞心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爱的关怀温暖其心田。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激活他们的发展潜能,为独特的“每一个”点赞。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真正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份进步,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会为他的成长增添鲜亮的色彩。
用责任和担当书写教育人生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祝响响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要求我们培育的必须是国之栋梁。新时代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高素质”“专业化”等标准,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跟上这一时代,更要引领新时代教育发展。
自从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课堂走进人民大会堂后,这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愈发强烈。我深切感受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教育战线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这更要求我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责任和担当诠释教育人生,用“大我”情怀引领“小我”成长,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以责任诠释初心
衢州第一中学 郑友民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连续26年担任班主任,慢慢地从乡镇普通高中教师成长为省属重点中学党委书记。从教以来,我经常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学生;永远不要忘记学生学得好、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好是学校的“关键小事”,更应该是我们教育人的“心头大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一所“学生首位、教师‘C位’”的高品质学校,需要凝聚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善意和潜能。在衢州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开拓进取,以责任诠释初心,以奋斗担起使命,用爱与智慧谱写新时代育人华章。
愿做海岛教育中那座长明的灯塔
岱山县高亭镇高亭中心小学 柴雪南
从教29载,担任班主任26载,我始终扎根在舟山这片海岛上,我愿做海岛教育中那座长明的灯塔。
教育是海岛学生望向世界的窗口。我教他们用文字丈量大海的辽阔,在书页间探寻比浪花更澎湃的智慧。
作为班主任,我守的不只是课堂,更是学生的成长路。海岛条件有限,但我始终相信,用耐心焐热童心,用知识搭建桥梁,就能让海岛学生的梦想乘风抵达远方。
潮起潮落,初心不改。每当看到毕业的学生带着海风淬炼的坚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各领域绽放光芒,抑或有人选择回到家乡,以不同方式建设这片滋养他们的土地——我便深知,这29年的坚守,早已在岁月潮声中化作满岛桃李,蔚然成林。
教育是灵魂的唤醒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卢文静
37载职教路,我始终践行这3句话:
一是以艺术视角构建美育坐标,通过“立项、立美、立人”三立育人模式重塑课堂。当新疆受援学校因我们设计的“海鸥”文化符号焕发新生,当学生作品从校园展板走向全国美展,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是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成长。
二是以执着努力守护科研初心,在八易其稿的课题中淬炼,在久坐的坚守中耕耘。见证青年教师从青涩到成熟,目睹企业因我们的设计增效,那些艰辛化作闪耀的光芒。
三是以细致关爱搭建成长桥梁,为有特殊需求的学子定制方案,通过线上平台持续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当迷途学子在感恩培养中成长为企业家,回母校设立奖学金时,我更坚信:教育是灵魂的唤醒,是让每个生命如星辰般绽放独特光芒。这传递光与热的教育火炬,我将继续高举,照亮更多年轻生命的追光之路。
努力去“看见”学生
丽水中学 潘秋芳
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叙事,而教育行动是具体而细微的。学生内心的强大与积极,源自日常爱的滋养与认可。我深信教育的力量,努力用教育者的慧眼“看见”学生——唯有“被看见”,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这种“被看见”的体验,会推动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绽放最美的生命光彩,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我也始终相信,文字是充满生命力和温度的载体,有着浸润灵魂、滋养心灵的神奇力量。27年来,我始终以最朴素的坚持,不断去发现、爱护、强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文字为他们的心灵注入力量,让每个生命都在文字滋养中成为散发光芒的温暖个体。未来,我仍会坚守这份初心:用对教育的满怀深情,带着温柔的坚持,以细微的教育行动,陪伴每个学生穿越成长困境,让他们不仅获得知识,更能成为完整而自信、眼里有光的人。
二〇二五年浙江省“最美教师”
初心为轴,铸牢教育传承之链
中国美术学院 周 武
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扎根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一线已33载。
诚如拉坯,辘轳之恒转,不偏不倚,在于中轴。回顾来时路,其功在于守住初心。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鼎力支持下,团队汇资源、聚人才,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龙泉研究院、临安天目窑技术研发中心等重大平台,锻造专业链状工作坊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浙江理工大学 傅雅琴
从1993年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让学生信赖的好教师。32载春秋更迭,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这些年来,我带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探索“全优”培养模式,实施“一生一策”,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当看到学生在实验室里找到科研乐趣、在企业车间实现技术突破、在边疆地区贡献才智时,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与价值。
这份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我将继续以春蚕般的执着,扎根三尺讲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青年教师的同行者,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教育,是一场修行
杭州师范大学 严从根
大学教师的角色不止于传道授业,更是一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四重修行”——努力成为学生身边温暖的指引者,能敏锐捕捉学生的迷茫,在他们困惑时指引方向,在他们受挫时注入力量,让教育关怀浸润成长;努力成为深耕学术的笃行者,以扎实研究为基,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探究真理,让学术光芒照亮人生思考;努力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者,在知识创造与传承中搭建桥梁,让学术生态焕发活力;努力成为连接学界与社会的摆渡人,将前沿理论转化为解困智慧,把社会需求化作学术新坐标。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丁 菁
大学毕业至今,我从事教师职业已整整39年了,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课堂,对教育最深的感悟是:课堂是有生命的,一堂好课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生长。
课堂的吸引力,源于教学者知识架构所凝聚的学识魅力。思政课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人的成长是个长期过程,我希望与学生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帮助。一次深入的交流、一堂引人入胜的好课,甚至一句触动心灵的话,或许可以改变一个高职学生的命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六要”好老师,从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言传身教,共同成长
杭州学军中学 方润根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于教师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营造一个滋养品性的微环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的真诚、公正与友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更能于无声处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与此同时,我认为,教育也是师生相互滋养、共同进步的美好旅程。传统的“督促成长”模式正在被“共同成长”的理念所取代。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参与者和同行者。在陪伴学生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教师亦需不断反思、学习与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师爱,是一场能量的守恒
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学校 周妙亚
我愿成为一束光,照亮困境中前行的道路。出资创建乡镇首个公益书吧;组织师生公益宣讲团,用语言点燃自信,为学生奠定未来的职业基石。
我亦愿是一团火,温暖守望中的陪伴。连续12年在家举办假日公益托管活动,提供餐食和看护服务,惠及600多个家庭,守护家长的安心;台风或寒潮来袭时,敞开家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温暖的“避风港”,因此被学生唤作“周妈妈”。当爱的回响化作反哺的暖流,我深知:一切值得。
我更愿成为一座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每年为留守女孩过集体生日,以“我来做你们的妈妈”抚慰她们的心灵。
“点亮乡村心灯,暖心山乡孩童。”为守护乡村学生眼中的光、心中的梦,我愿竭尽所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以心为舟,载着学生驶向广阔天地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学 顾卫华
36载扎根乡土,我渐渐读懂教育的真谛:它从不是外在的繁华,而是以心为舟,载着学生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初见时,斑驳课桌旁,学生的眼睛里满是对世界的渴望,却又藏着几分胆怯。没有多媒体,我便绘制单词卡片;没有语音室,就把家里的录音机抱进课堂。我还把游戏、情景剧搬进课堂,让英语“活”起来。看着学生从怯于开口到自信表达,我忽然懂得:教育中最动人的,是唤醒学生心中的勇气。那些走出乡村的学生说:“当年在课堂中收获的自信,成了他们闯世界的底气。”这让我明白,教师播下的每一粒火种,都可能照亮学生的一生。
教育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希望的接力。我愿继续做那座桥,让农村学生的梦想,借着英语的翅膀,飞向更远的未来。
爱,可以跨越山海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顾海林
15载春秋,从初见79个名字,到如今收到890颗“石榴籽”的问候,我愈发懂得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陪伴。
在地域上,我和新疆班学生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以爱为媒,让彼此看见美、感受美、传递美。当我们分别以“顾爸爸”和“孩子们”称呼对方时,我想我们的情感已经超越距离。看着一批批学生毕业后奔赴山海,听闻一个个学生用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这也许就是教育的力量吧。未来,我仍不忘初心,继续守护天山学子,让这份跨越山海的爱永远炽热。
相信生命内在向上的力量
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初级中学 戴美红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有的早早绽放,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孕育。教师便是守护暖阳的人,以知识为灯,以耐心为火,日复一日地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我们不仅要传授技能与道理,更要尊重学生的生长节奏。教育之妙,亦在顺其天性,启其自觉,余下的唯有静待。要相信生命内在向上的力量,尊重个体差异的必然存在。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也是对教育最深的领悟。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静待守望之中——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生命的韧性,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一份沉静的勇气。终有一天,那树花开,满枝绚烂!
用真实唤醒成长,用真心守护独特
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 尚海红
从教30余载,“用真实唤醒成长,用真心守护独特”这14个字是我藏在教案扉页的教育信条。我时常觉得自己像个守护者——守着学生的天真,也守着教育里最本真的温度。在学生面前,我不是“全能王”,偶尔会出差错、会说错话。当我出现小错误时,学生专注纠错的模样像极了找到害虫的啄木鸟,他们那股认真的劲儿让课堂鲜活了起来。
大概是能和学生如朋友般相处,我的办公桌上总会出现惊喜,比如悄然出现的止咳糖、诉说心事的小纸片……他们用最真诚、最天真的方式教会我:教育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奔赴。我成全了学生,学生成全了我,这是生命的相互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