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8月26日 星期

行走的课堂,别样的成长
“浙”里学子暑期研学实践的缤纷图景
8月11日至13日,衢州市组织了以“爱科学,享未来,畅享科技梦”为主题的青少年走进市外科技馆研学实践活动。245名学生分头前往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开启科技馆探秘之旅。图为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学生戴上AR眼镜,“穿越”到热带雨林、极地冰原,感受不同的生态景观。
(本报通讯员 赵 丹 吕 攀 摄)
8月,绍兴市上虞区百官重华小学发起了主题为“胶片定格烽火忆,红心永续少年志”的红色观影活动,通过“学校引导、家庭组织、社会助力”的方式,吸引近2000户家庭走进影院观看《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等红色影片。学校还设计了观影学习单,推出“票根兑换纪念品”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影积极性和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图为学生正在观看红色电影。
这个暑假,桐乡第一中学“小青桐”志愿服务队成员深入桐乡20余个村落,针对数百名乡村儿童开展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环保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公益活动。据悉,桐乡一中已连续6年开展此类活动。图为志愿服务队成员在教小朋友做手工。
(本报通讯员 杨 琼 摄)
8月1日,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城山小学学生带着敬意探访了两位退役老兵。他们听老兵讲抗战故事,并送上自己绘制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报。图为学生与93岁高龄的老兵孙水荣合影留念。(本报通讯员 李琛霞 摄)
暑假期间,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学生走进以青瓷文化闻名的沙埠镇,动手制作瓷器,近距离感受“千年窑火”的文化底蕴。图为学生在手艺人指导下制作瓷器。
(本报通讯员 朱奕昕 摄)
8月5日至8日,温州市举办中学生夏令营。来自温州各县(市、区)和市直属学校的中学生代表在徒步拉练、打磨竹筷、编织草鞋等一系列活动中忆苦思甜,磨砺青春底色。图为学生正在学习编织草鞋。
(本报通讯员 叶温丹 摄)
新昌县南明小学在暑假发起了主题为“劳动养人,理财育人”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制订家庭日常消费计划,并通过摆摊、收集废品等途径“赚取”零花钱,在参与劳动实践的同时增加财商。图为学生在摆摊。
(本报通讯员 石越颖 摄)
8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学生迎来了来自四川省九寨沟县的同龄小伙伴。两地学生手牵手,开启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他们在食育工坊一起制作消暑甜汤,在安全体验中心通过VR技术感受火灾逃生……图为文艺演出后,亭桥小学学生与结对伙伴交换礼物。
(本报通讯员 盛伟峰 刘晓洁 摄)
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学生在暑假参加了书法艺术展活动。他们现场聆听艺术家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特点,学习运笔手法,与艺术家共同感悟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之美。图为学生在书写扇面。
(本报通讯员 曲飒飒 摄)
参观大学校园,聆听科普讲座,体验超导磁悬浮原理……暑假里,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宁波大学,开展主题为“解码科学,点燃夏日”的研学之旅,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奇妙物理世界的大门。图为学生在大学导师的指导下,组装超声波避障小车。(本报通讯员 孙 雯 摄)

暑假,不仅是休整的时光,更是成长的延伸。浙江各地中小学生走出课堂,奔向广阔天地,在多元研学实践中触摸真实、感知世界。我们试图捕捉这些鲜活的身影,记录他们在实践中萌发的智慧与成长。

他们以志愿服务走进社会,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一份责任;他们化身“主理人”体验经营,在协作与挑战中理解劳动与价值;他们漫步大学校园、徜徉博物馆,以好奇之心叩问未知,点燃探索的火种;他们跨越山河,与祖国各地的同龄人携手对话,在文化交融中看见更辽阔的中国;他们提笔挥毫、抚瓷品韵,于传统文化的细腻处,感受中华文明的深沉脉动。

这些片段,并非孤立的体验,而是“浙”里教育生态的生动映照。每一次出发,都是对知识的再理解;每一次相遇,都是对世界的再认识。学子们的脚步,亦成为浙江教育走向深远的一页注解。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