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13日 星期

放心校园餐“过关记”
缙云持续推进校园食堂监管数字化改革

□本报记者 金 澜

“这是系统推荐的菜谱,大家看看要做哪些修改?”每周三是缙云县东渡小学拟定下一周食谱的日子,学校食堂管理员周芝羽边听取厨师的建议,边在县“校园安心就餐系统”的“阳光食谱”模块上选菜。很快,下一周的学生营养菜谱就出炉了。

校园餐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新学期以来,缙云利用全省校园食堂场景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契机,迭代升级“校园安心就餐系统”,以大数据监督赋能校园食堂监管,在全县104家校园食堂实行食材搭配、采购、配送、验收、烹饪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亲身体验了这项工作助力食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流程——

监管全过程,先过“食材关”

东渡小学的菜谱确定后,丽水德兀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岳伟登录系统的“阳光采购”模块,查收到了这份订单。

该公司是东渡小学的果蔬肉蛋供货商。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虞望民告诉记者,县教育局对米面粮油和食材等大宗商品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确定了7家供货商,4家供应果蔬肉蛋、3家供应米面粮油及调味品,供货商均安装了系统企业端。

刘岳伟点开详情,系统自动根据师生人数计算出食材总采购量。刘岳伟随后开始分解任务:“果蔬和豆制品到金华的农贸市场采购,肉类由本地屠宰场供应。”他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食材新鲜,公司每天派车现场采购。

14:00,采购果蔬蛋的货车回来了,工人们熟练地卸货分类,检测员进行农残快检。记者看到,分拣区、仓库、快检室等关键点位均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在系统“阳光配送”模块直播工作场景。20:00,检测员将63份检测报告和部分免检商品的商家承诺书上传系统,完成“阳光验收”模块运作的前置条件:系统内设“检测报告未上传,学校端无法验收”机制,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工人们将需要冷藏的果蔬蛋放入冷库,冷库里安装的温湿度监测仪实时上传数据。记者了解到,通过物联网技术,目前供货商的冷库、冻库及学校主副食材库均接入了温湿度监控系统,学校的消毒柜、留样柜接入了开关温度监控系统。

第二天凌晨3:50,驾驶员准备装货出发。目前全县21辆校园冷链配送车都安装了GPS定位装置,且接入了温湿度监控系统,县教育局和学校可以通过“阳光配送”模块实时查看。“当路径和温湿度偏离标准时,系统会自动向学校、企业、教育局三方预警。”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朱志坚介绍,触发“阳光预警”模块后,相关责任单位不仅要迅速处置,还要上传加盖公章的书面报告备案,才算解除预警。

监管全覆盖,再过“加工关”

“菜来啦!”早上6:50,配送车抵达东渡小学食堂后门。教师代表、食堂工作人员和配送师傅一起卸下食材,一一拿到智能秤上验收。朱志坚说,这款秤与系统的“阳光验收”模块联通,实时记录三方验收过程,并有刷脸、签名“双保险”,实现验收环节线上监管。

验收环节结束,食堂迎来了忙碌时刻,果蔬肉等易耗品被推进了预处理间,米面粮油及调味品等耐用品被推进了仓库,触发了系统的“阳光仓储”模块:耐用品由食堂工作人员每餐按需在智能秤上办理出入库,遇到单次用量不合理、库存不足和临期时,系统会自动预警提醒。通过创新“智能物联+电子台账”管理模式,系统已归集食材批次信息5.6万条,智能秤自动采集出入库数据11万次,触发预警信息536条,库存差异自动比对功能使账实相符率达99.8%,有效规避了侵占挪用食材、下单不及时缺食材、误用过期食材等风险。

趁这个空当,记者在后厨转了转,发现每个角落都有摄像头,前后门采用的也是人脸识别进出。所有画面不仅在食堂大屏幕播放,还在“阳光厨房”模块直播,系统联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台,方便家长和其他部门随时查看。此外,摄像头带有AI行为识别功能,能自动抓拍穿戴不规范、玩手机、抽烟等违规操作,并推送预警。

记者了解到,依托系统,缙云建立了食堂数字档案库,归集104家校园食堂基础信息,其中单位资质证明文件扫描件104份、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电子档案1242份、餐厨设备物联网编码信息287条、消毒设备运行数据日志4.2万条,实现了对参与加工环节的人和物监管无死角。

监管全方位,设好“消费关”

11:30,铃声响起,当天陪餐的教师和家委会成员来到食堂,在打菜窗口的机器上刷脸取餐。取餐后,他们的手机都收到了一条短信链接,点进去是一份陪餐评价表,涉及食品安全与卫生、餐食质量与营养、服务质量与效率等3个项目打分,这些信息会传输到“阳光陪餐”模块。据了解,该县已采集陪餐记录6382人次,五星评价数据1.2万条;依托数据,学校优化菜品27个,发现并整改问题13项。

没过一会儿,来自教共体学校的两位教师来到食堂刷脸取餐,校外就餐记录触发了“阳光招待”模块,系统将从他们的饭卡账户扣除餐费。依托平台,缙云为教职工设立虚拟账户,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消费互联互通,教职工在本地公务出差时一律付费用餐,实现了教育系统内部“零招待”。

11:45,学生前来就餐,但窗口几乎没排长队。原来,学校在教学楼各楼层都安装了点菜机,学生在课间查看菜单订餐,窗口刷脸取餐,排队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在缙云县实验中学,学校添加了“阳光订餐”服务,推出同价位的5种餐型,家长在线订餐、学生刷脸取餐,现场基本不需要排队,且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浪费。

14:00,空下来的周芝羽和学校财务坐在一起,通过系统的“阳光财务”模块核对账单,学校要和企业月底结算了。点开账单,系统自动将师生费用分开计算,避免了教师挤占学生餐费。朱志坚向记者介绍,除小规模学校外,大多数学校的膳食经费源自学生餐费,利用系统堵住管理漏洞,让家长交的每一分钱都“吃”进孩子肚子里。目前,依托系统,全县104家校园食堂实现了采购、验收、库存、记账全链条数字化台账,建立了资金流向追踪模型,资金使用透明率达100%。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将系统上的数据导入分析平台。“以前监管校园食堂,依赖人工查账耗时耗力,如今有海量数据支撑,整治校园餐腐败有的放矢。”缙云县监察委员会委员钭旭政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系统已服务缙云6万多名学子,占学生总数的96%。“接下来,我们将在提高学生餐费入口率和防止餐饮浪费等方面努力,切实打造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食堂省心的‘四心’智慧食堂。”缙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升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