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星期

全员动起来,场地哪里来?


□本报记者 舒玲玲

这几天,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正在忙着打造校园版“游步路线”。根据设计方案,漂亮醒目的地贴图案从校门口开始,沿着校园道路伸展延长,经过空地、环绕教学楼,最后抵达教室走廊……“五一”假期过后,宁围小学的学生们就能一路玩着地贴游戏,蹦蹦跳跳地迈进校园。

届时,每到下课铃声响起,这条“快乐上学路”就能变成“活力运动线”,指引各班学生去往不同的活动空间。左右跳、萝卜蹲、二十四节气、扔沙包……五颜六色的地贴图案将给每一项游戏活动都“画”好专属场地,成为散落在校园各处的活动地标。

和宁围小学一样,随着课间15分钟在全省铺开,各地中小学校都重新规划了健体、趣味、益智、社交等多类型活动区域,地面游戏空间更是集体“换上新装”。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将水泥空地改造成“魔法地毯”,借由老虎迷宫、韵母跳一跳、贪吃蛇英语大追踪等多彩地贴图案将整个校园变成大型闯关游戏现场;青田县仁庄镇小学师生也在校园空地上手绘了各式创意满满的地面游戏。

“空间保障是课间15分钟有序开展的硬条件。”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祝芳在专题调研中发现,除了地面游戏的拓展、走廊空间的利用、金角银边的挖掘,对于运动空间的立体化改造也成为各地各校的共同选择。

2023年,有着84年办学历史的宁围小学翻新扩建。在新校园规划设计时,学校就预留了大量活动空间,不仅留出宽敞的走廊空间,使得南北走廊宽15~20米、东西走廊宽约3米,还在翻新操场时设置了击剑馆、武术馆、网球馆等多个活动场馆,为后来打造“三区三面”课间15分钟运动空间埋下伏笔。

宁围小学校长莫建忠向记者介绍,除了改造以校园道路为主的动态地面,他们还利用高弹性的环保材料将走廊墙壁改造成击打墙面,通过悬挂可调节的摸高装置打造触探垂面,实现地面、墙面、垂面“三面增量”,以此构建立体化活动空间。此外,该校还引入AI设备,在校园里创设出智力区、挑战区、对抗区。如依托校园AI智能跳绳擂台,可以实现5名学生同时进行跳绳比赛,并刷脸记录成绩。“下阶段我们计划将AI设备更多地铺设到走廊上,稳步推进‘多维体能擂台’‘动态脑力竞技场’等运动游戏场景建设。”莫建忠说。

相比在空间腾挪上更游刃有余的新建学校,校园面积小、向外拓展难、活动空间少的学校,更要发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将“小”的劣势转化为“近”的便利和“快”的优势。

嘉兴市秀洲区闻川小学(民主小学)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个校园只有一幢教学楼和一幢功能楼,中间以连廊相连,学生活动场地十分有限。在重新规划活动空间分区时,学校便以教室为圆心,以100米步行范围为半径,构建0~5米教室微活动区、5~20米走廊共享活动带、20~100米庭院核心活动场域“三级活动圈层”,打造“一分钟”服务圈。校长朱炜表示,为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拥抱自然,学校在每层楼的走廊上都设置了趣味活动、建起了绿植氧吧,“走廊是一个半闭合的社交协作型空间,我们在此设计了大量互动性强、智趣相融的活动,将跑跳量大、体能释放多的活动安排到一楼走廊和庭院空间”。

补场地要用巧劲,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和动线设计提高场地利用率是其一,挖掘金角银边的潜在价值创造新的活动场域是其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学校将校园里的道路牙子做成平衡道,有的学校将墙面改造成飞镖投掷点、投篮区、乐高区或摆上几副磁吸棋盘,还有的学校利用吊环、爬绳、墙体单杠等器械来挖潜垂直空间。

“要善于利用器械来放大场地空间的活动效能,很多器械不仅安全、好玩、可移动,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运动能力的发展也都有很大帮助。”在祝芳看来,15分钟不是目的,最终是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保障每天2小时的在校运动时间。因此,针对课间15分钟开展的校园运动环境重构要与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所需联动起来,把校园真正打造成学生学习玩耍的乐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