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 陆青春
学生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师都会布置一项作业——写周记。但是我发现,许多学生觉得这是一项乏味的任务,都是为写周记而写周记。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个学生的周记写的竟然是写周记的痛苦经历:“妈妈催我写周记,我想了好久,没什么好写的。我一拍脑袋,计上心来,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就算是周记吧。”
如何让学生觉得周记越写越有趣?我想了好久。直到有一次,我在江苏听全国优秀教师管建刚的讲座。管建刚说:长期从事写作的成年人遇到最泄气的事是稿件被毙,最高兴的事是稿件被录用、刊发,看到样刊、样报,一种成就感会立刻涌上心头。
长期做一件事得不到肯定,会越做越觉得没意思。学生写作也是这样。
于是,我决定创办班刊《作文周报》。这虽不是正式的报纸杂志,却能在学生之间传阅,并且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可能被刊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舞台。
而且还有稿费。优秀周记登上班刊,学生可以获得100元现金稿费,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那稿费从哪里来?是教师自己掏腰包,还是从班费中支出?都不是。
每个月的月底,我把当月发表的文章信息列出一张表格告知家长,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文章录用数量,将稿费打到我的银行账号上。然后,我到银行取出现金,回到学校发给学生。
这样,等于是家长的钱通过我的手转给学生。我和家长约定保密,学生不知道钱的来历。
自从创办《作文周报》以来,学生们每次拿回周记本时,都是既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如果看到文章上有“录用”字样,立马喜笑颜开,催促家长连夜编辑电子稿。
那些习作能力薄弱的学生有很大进步,大部分学生作文学习的动力与日俱增,对文字的亲近、对文学的爱好、对写作的热忱,都在班刊得以孕育与涵养。
为使班刊扩大影响力,我还给学生定了一个目标:出专辑。专辑中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再配上几幅自己认为最美的生活照。
双休日或者小长假,我领着专辑作者们去公园、商场开展销售活动,体验被拒绝的失望和被接纳的欣喜。有一个学生被拒绝过多次,但每次都会向行人鞠躬表示感谢。因为被他的执着感动,一个曾拒绝他的行人回过头买下了他的专辑。这些经历都是作文的好素材,我建议学生把它们都写下来。
到现在,我们班已经办了600多期的《作文周报》,共刊出6000多篇文章。一份班刊,就像一片熠熠生辉的星空;一字一句,是学生们飞扬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