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近日,“哪吒导演回应啃老3年”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事实上,严格来说,该片导演饺子这3年并不是在“啃老”,而是在父母的包容和支持下,学习三维动画,坚持创作。这引发了公众对于“慢就业”“尊重个体选择”等话题的再度热议。
不要误读了“慢就业”
□夏熊飞
《哪吒之魔童闹海》大获成功,让导演饺子曾靠母亲退休金“啃老”3年的话题引发社会巨大关注。作为一名药学专业毕业生,选择宅家3年搞动画创作,如果不是因为饺子后来的成就,这段经历估计会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务正业。
“慢就业”并不意味着不就业或抵触就业,慢下来的时间与节奏,应该被用于思考自己真正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找准目标后再不断补短板、强能力,为之后的就业创业积蓄能量。可以说,“慢就业”是一种暂时的休整、短暂的休憩,抑或是一段时间的蛰伏沉淀,是为了今后的“快”做铺垫,就像下蹲是为了更好跃起。饺子这3年并非躺平,而是有目标地积累技能、打磨作品。这种“慢”是一种蓄力,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度挖掘。
对于年轻人而言,与其纠结就业的“快”与“慢”,不如先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将“慢”等同于“落后”,却忽视了“慢”背后的沉淀与成长。只有明晰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暂时的“慢就业”才能成为一段积蓄能量的蛰伏期,耗费的时间也才有意义与价值。饺子清楚自己热爱动画,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这种清晰的自我认知与目标感,才是选择“慢就业”的核心或底气。
“慢就业”也不等于“懒就业”,不该成为逃避激烈竞争压力的借口。对于那些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只是将“慢就业”当作避风港的大学毕业生,“慢”可能会进一步消磨他们的锐气与斗志,游手好闲、浑浑噩噩,除了蹉跎岁月,能力本领毫无精进,甚至就此消沉下去。于他们而言,与其选择“慢就业”,不如尽早进入职场历练,通过“人在事上磨”来实现成长与成熟。
饺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慢就业”,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也不宜过度美化,而是要客观理性对待,要帮助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了解“慢就业”的利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如若真有“慢”的必要,那就不必过分在意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在“慢”中积累沉淀,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AI时代少一些自我设限
□李 平
饺子凭借对动画的极致热爱及无数个日夜的“死磕”,一步步走到今天。事实上,进入2025年,火遍全网的除了饺子,还有用热爱点燃AI创新火种的梁文锋,以及执着追求机器人技术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纵观他们的人生经历,共通的一点是:他们都敢于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不再追求一成不变的成长路径。
AI时代已然来临,由DeepSeek引发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写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底层逻辑,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行业更快地被颠覆和取代,大学生如何在这场变革中化被动与主动?饺子等人的经历,或许能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可能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遵循社会时钟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但也要看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灵活就业已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新态势,与此同时,灵活就业群体正在向高技能型劳动者延伸,不断涌现出各类“AI+”新型工作形式。国家相继出台政策,保障大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多地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等政策,也在释放“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多元化发展”信号。
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饺子并不为社会时钟所困,没有选择一条大众眼中“相对好走的路”,而是专心致志沉潜于自己的热爱,顶着压力和质疑,“啃老”3年,迎来了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的一炮而红,为他后续的逆袭之路奠定了基础。《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火后,饺子延续了他“为热爱买单”的精神,带领团队继续沉潜5年,最终创造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影史的奇迹。饺子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导演的成长史,更是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一次叩问。在AI时代,它被解构的不仅是按部就班的传统就业成才路径,更有助于打破人们心中被称为“成见”的那座大山。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机遇和挑战。AI的崛起让许多行业面临变革,但也创造了新的机会。AI时代的职业路径充满不确定性,大学生需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将其视为探索与成长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跨学科能力,掌握AI工具,打造个人品牌,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路径,坚持与自己的兴趣热爱“相向而行”。
多些宽容,让更多 人才敢坐“冷板凳”
□冯海燕
从医学生到国漫之光,饺子凭借一支画笔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饺子的奋斗史不难看出,只要有梦想有抱负,并且为此不懈努力,即使“啃老”也并不可怕,而“冷板凳”也终会变成“热舞台”。
虽然人生起伏是平常事,但饺子跨界幅度之大,跨界成果之巨委实少见,而过程之久、之难,也令人唏嘘。“啃老”3年,失业6年,没有公司敢用他。饺子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一位要好的友人在与他告别时曾经留下一句话——“你好自为之”。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我们不难理解。那个阶段的饺子,给人的印象大抵是偏执的、颓废的,似乎看不到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饺子的父母没有用“稳定工作”的标准去要求他,而是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这种宽容的环境,让他能够安心坐“冷板凳”,最终厚积薄发。父母的宽容,不仅给予饺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持,还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让他的作品更加有血有肉有温度。与我们熟悉的神话传说截然不同,父亲李靖不再冷酷绝情,而是宽厚慈爱的。正是融入了这份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全新的哪吒,也让饺子为我们所熟知。
无论是科研、艺术还是创业,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源于长期的积累与坚持,都需要受得住“冷板凳”。饺子的这份热爱与专注,可以说也是很多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质。他们敢于突破常规,走出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他们的逆袭也在重新定义成功与成长,一再提醒我们要打破偏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善待那些勇敢追梦的年轻人,让他们能够顺从本心,放眼长远,不受世俗眼光的束缚,不过早为柴米油盐而折腰。即便拼搏到最后没有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但拼搏过就无悔,追梦过程中的各种历练都是帮助他们成长与成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