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 兰 胡 婕
1992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绍兴城南新建一所“可看、可听、高质量”的一流高中,并将其命名为“绍兴县鲁迅中学”。当时,县委县政府尝试了“政府投入和群众捐资相结合”的建校模式,鲁迅中学成为全省范围内“举百姓之功兴我教育”的典型。
1994年9月,鲁迅中学正式落成开学。2008年,为打响“学在柯桥”的城市教育品牌,鲁迅中学柯桥校区在中国轻纺城美丽的瓜渚湖畔成立。柯桥校区在与城南校区资源共享的同时,全面实施精品教育,形成了一校两区、独立运作、错位发展的办学模式。2015年,两校区正式独立,鲁迅中学柯桥校区更名为“绍兴鲁迅中学”。
抱诚守真,三十而立致芳华;求实树人,凝心聚力谋发展。2024年是绍兴鲁迅中学建校30周年。一路走来,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了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立人”为魂:顶层设计张精神
鲁迅不言,立人满园。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广场,一尊鲁迅半身雕像屹立在中间,注视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鲁迅“求学之路”纪念室将鲁迅的学习经历娓娓道来;校园建筑的各种鲁迅元素给予师生精神的洗礼。整个学校酣畅淋漓地沐浴着深厚的鲁迅文化。
鲁迅中学党委书记曹刚阳望着立人墙,满怀教育激情:“立人墙中间为金文‘立’,四周围绕着24个形态各异的‘人’字,‘立人’是我们一系列办学理念的核心。鲁迅铸就的是民族魂,鲁迅精神亦是鲁迅中学的灵魂。”学校秉承鲁迅内在的精神血脉,将“立人”思想确立为学校办学理念,以“立人”思想为学校立魂。“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学校,这本身就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坚持在建设和发展中凸显鲁迅“立人”思想,做活“立人”工作,取得“立人”实效。
办学初期,学校通过对鲁迅精神的研究、挖掘、整合、提炼与运用,积极探索“立人”思想内涵,将其概括为:“弘扬传统,改造弱点;洞达世界,开拓新流;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合理做人,致人于全。”在此基础上,学校提炼出具有独特内涵的校训——“抱诚守真”。“抱诚守真”出自鲁迅《摩罗诗力说》:“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其中,“诚”乃立身处世之道德准绳,“真”为求知创造之科学精神。“抱诚守真”既是鲁迅人格之集中体现,又是“立人”思想之基本要求。育德先育诚,育诚是手段,育德是目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从鲁迅文化中提炼出“求实树人”的校风、“开拓新流,诲人不倦”的教风、“独立思索,锲而不舍”的学风。以真促诚,以诚育德,学校鼓励师生个性发展,勉励学生“脚踏实地做人,放眼世界读书”。基于“立人”思想内涵,学校坚持“以尊重个性张扬精神为宗旨,以求实求新注重创造为风格,以整体优化重点培养为途径,以面向未来和谐发展为归宿”的办学方略。
为庆祝鲁迅中学建校30周年,1994级校友、著名设计师顾永江以形为文、以图为言,为母校打造了全新的校标,在跨越时空的神交中赓续先生思想之薪火。学校第二任校长许吉安说:“该校标以‘人’为核,体现了鲁中‘重立人,尊个性,张精神’的教育主张,体现了鲁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充分彰显了鲁迅的‘立人’思想。”
牢记使命:课程改革显特色
“鲁中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时我是理科班的学生,平时都在一个又一个公式和原理中汲取营养,但高二全校文艺会演时,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和班里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并最终获得了全校文艺会演第二名。”2003届优秀校友童伟君如是说。而2017届毕业生、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连培博士项目的陈勇超,毕业数年后仍忘不了每次大课间学校广播响起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和那些在歌声中练习交谊舞的同学。他感慨地说:“高中时光白驹过隙,当时美好的校园生活真令人感叹与怀念。”
鲁迅中学搭建的“立人”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国家必修课程为主、校本选修课程为辅的课程框架,力求实现“让‘立人’为终身发展的现代人奠基”的这一课程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给《百合花》的角色们写颁奖辞。”这是教师彭玉华给学生们布置的学习任务。上课伊始,彭玉华播放的一段讲述时代背景的视频迅速将学生们引入到《百合花》课文的情境中。之后,学生们回顾了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形象。在分组讨论时,彭玉华耐心地等待着学生们的学习发现。若遇到困难,他会及时给予工具支架和资源支架,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动笔,生成自己的颁奖辞。他说,这是“主任务探究式”课堂,呼应了知识素养本位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探究知识,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又渗透了学校的“立人”思想。
语文组所建构的鲁迅文化课程包括3个方面:建构基于“人文互补”的读写课程、建构基于“活动体验”的活动课程和建构基于“素养为本”的阅读课程。鲁迅中学的鲁迅文化读写课程成果丰硕,其中苗金德的“鲁迅作品选读”课程获省精品课程,彭玉华的“跟鲁迅学作文”课程获省网络推荐课程。他们带领学生了解鲁迅其人其事其作品,鼓励学生内化知识、表达自我。除了文本课程,学校还积极开发活动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在鲁迅作品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们积极踊跃:他们或是穿上长衫,成为孔乙己,在小小酒店体会世态炎凉;或是解构改编演绎《故事新编》,穿越感受千年风骨。“千生万言颂鲁迅”活动鼓励学生写出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并在每年清明“祭鲁”礼仪时诵读。“横眉俯首,敲响时代新声;精耕笃行,铸就鲁中辉煌”“抚先生三不朽之魂,铸吾辈最鲁迅之魂”……千言万语说不尽对鲁迅的敬仰,道不完鲁中学子的意气风发。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体悟自我,品味鲁迅文化,传承着“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鲁中精神。
学校秉持先生“立人”的思想,高度重视音体美劳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管是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三人制”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还是形式新颖的趣味运动会、校园集体舞、八段锦等,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是学校文化艺术活动的亮点。器乐比赛、大合唱、“鲁中好声音”歌手比赛、“舞林大会”、“五月的鲜花”主题歌咏会、元旦文艺会演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作为一所“鲁”字号高中,践行先生的教育理念,鲁迅中学一直在路上。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两次献歌”“三大典礼”“四大节系”“五项活动”“六大教育主题”的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体系。近30个学生社团涵盖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鲁见美丽”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美”、拥有“美”、践行“美”的实践体验。
诲人不倦:教师队伍勤担当
“这里的老师尊重知识,也尊重学生。沈弘耿老师的英语课、黄南华老师的语文课、徐国海老师的历史课……老师们的课各有特色。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们也耐心讲解,他们的指导精准又高效,对学习成绩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孔剑平是鲁迅中学2004届毕业生,后进入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继续深造,并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回想起鲁迅中学的老师们,他深怀感激和眷恋。在他看来,学校教师开放包容、指导耐心,让学生受益匪浅。
30年来,鲁迅中学坚持以名优教师为标杆,以中青年教师成长为重点,以“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为基石;以“绿色评价”理念统筹推进梯度式评价,激发各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以研促教,以教带学,以贯通“培养链”、搭建“立体网”、构建“金字塔”为抓手,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研与培训相结合,整体与个性相结合,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面对新挑战,学校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名优教师晋级计划”“卓越教师引领计划”,打造分层次、高质量的教师梯队,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刘金鹏属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象。在学校教师培养计划框架下,他收获良多:“学校以树人讲堂为平台,组建导师团队,让青年教师一方面能够有意识地在各个领域,尤其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能够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2023学年,他发表、获奖的论文就有10余篇,并主持多项课题,还承担起班主任的工作。
这样的教师成长个案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建校30年来,学校共培养县(区)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68人(次)、市级及以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64人(次),县(区)级学科带头人6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0人,五大学科优秀指导教师(教练员)45人。自办学以来,学校共有省特级教师14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4人;目前教师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共计103人,约占全校教师职称比50%,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一大批优秀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教研团队精诚合作,各领风骚。目前,语文和化学2个教研组已荣获“浙江省先进教研组”称号,同时学校还入选省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从个体培养走向群体发展,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样发展:学生成长结硕果
姜胜寒,鲁迅中学2008届毕业生,于2024年荣获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他回忆说,陈逸老师在化学竞赛中对他的悉心辅导,各任课老师精彩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以及王高年老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师长的帮助和关爱,成了他求学科研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涓流汇聚成江海,习坎示教见经纶。鲁迅中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大批青年校友在国家各领域崭露头角。2004届毕业生金良入选2024《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2011届毕业生王从余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各行各业的鲁中人正践行着“今日我以鲁中为荣,明日鲁中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鲁迅中学作为一所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修时间;其次,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可选择的拓展讲座。每逢假期,主动申请到校自修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学校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科学的教育管理带来教学质量和学生内驱力的双重提高。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全员育人工程”,即围绕“立人”思想,借助“育人和育分”的“两翼并举”,开展“知恩、感恩、报恩”的“三恩”教育,培养学习自主、生活自律、精神自信、人生自强的“四自”学生。
鲁迅中学的教育理念如熠熠灯塔,照亮学子的奋进之路。学生们秉持“独立思索,锲而不舍”的学风,不断砥砺前行。2023年,胡赵阳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决赛)中摘金而归,保送“清华园”并入选“姚班”。胡赵阳说:“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傅亦楠老师的默默耕耘,离不开滋养梦想的沃土——鲁中。是教练引领着我穿越复杂的算法迷宫,探索未知的数据深海;是学校为我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的舞台上,鲁迅中学学子斩获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150多人次,其中1人收获亚洲银牌,7人勇夺全国金牌;8人摘得全国银牌。2015年,胡黔江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成绩优异,后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进入北京大学求学。
此外,学生综合素养日益提升。2015届学生陈芳婷在全国地理奥赛中荣获第一名,2019届学生王诗娴在省运会射击项目中勇夺金牌,2023届学生鲍佳漪在省射击锦标赛中斩获金牌。2019—2024年,学校连续6年获得绍兴市中学生军体运动会体质测试普高组第一名;2016—2023年,学校参演的文艺节目有6年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也荣获2024年绍兴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赓续华章:
打造“最鲁迅”的江南名校
“借建校30周年这一契机,我们提出了开展二次创业新征程的新目标,要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质量。”曹刚阳回望过去30年,展望着鲁迅中学的新未来。
继往开来,鲁迅中学将以“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核心质量”为发展思路,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五大工程即围绕一个核心、借助“两翼并举”、开展“三恩”教育、推进“五项管理”、探索多元评价、培养“四自”学生的“全员育人工程”,以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为抓手的“名师优师工程”,注重教学规范、关注作业提质、重视衔接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改进质量评价的“科学提质工程”,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形象建设融合的“形象提升工程”,凝聚校友、教师、家长三合力的“凝聚人心工程”。注重传统、明晰路径,立足当下、科学实施,面向未来、锐意进取,着力探索“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共培、学生共育”的教育共富实践之路,全力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
筚路蓝缕辛勤久,朝花卅载新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鲁迅中学将继续正道前行,服务祖国,育堪当大任的人才;服务属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服务师生,建心中理想的家园。
①2024年,特级航天员费俊龙来校交流。
②2001年,名誉校长周海婴先生在指导无线电小组活动。
③“中日韩同上一堂课”活动以线上直播互动的形式,在绍兴鲁迅中学、日本福井芦原中学和韩国京一观光高等中学同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