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

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校家社协同推进“联结育人”的笕实实践

□本报记者 言 宏

每天晚上,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笕文实验学校)校长高琼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校长,今天我校有N名学生情绪不好,请您关注。”这些关于学生情绪状态的数据来源于学校的智能化平台。前几天,通过对全校学生一个月内的数据比对,学校发现有50名学生在过去一个月内有超过15天情绪不佳,于是组织教师关注这50名学生的情绪状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心理压力和人生困惑。”高琼说,面对学生动力不足、信念不强、情感不够等现实问题,学校以“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为旨归,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推进“联结育人”,从身体联结、情感联结、心智联结和精神联结4个方面进行“联结育人”的实践,培养内心充满力量的学生。

教学楼顶的彤悦农场一角,是名为“一亩三分地”的社团所在地。社团的发起人是学校的一名孤独症学生小A。一个偶然的机会,教师了解到小A因为儿时与爷爷一起耕种的经历,而对种菜十分感兴趣。在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小A发起成立“一亩三分地”社团并进行成员招募。这名平时不愿意跟人打招呼的学生,因为要教社团成员如何种黄瓜、割韭菜,与同学的交往渐渐多了,在这片农场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

这是学校实施身体联结的尝试。身体联结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成长。该校创建了全视野空间站、彤悦农场、红蓝融合国防教育展览馆等多样的学习空间,还积极拓展社会场域,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博物馆、营地等,通过项目式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融入自然、融于真实。

学校还开设了家庭教育工作室,教师梅云芬组建团队开发录制“1+1”亲子课堂近150节,家长积极参与听课互动,5年时间撰写了近500万字的学习感想,真正实现了通过影响家庭教育来关照学生的心灵成长。从2008年开始,学校倡导做有温度的教育,持续开展“知道感恩、学会感恩、常怀感恩”的主题活动,坚信“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通过协同的力量努力促进好的关系的形成。

沈吕东上小学时被叫作“睡觉大王”,一上课就睡觉,读初中后,在学校人人必须进社团的要求下,加入了学校的创客社团。3年间,沈吕东在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创客社团的经历成为点亮他人生的一盏灯。他参加全国创客大赛,获得了最佳人气金奖和特等奖。为了鼓励他,学校为他拍摄了一组视频短片。在高二的时候,沈吕东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像沈吕东一样的学生有很多,我们积极探索内生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创造。”高琼表示,学校构建了“五段进阶式”课堂基本流程,打造了一个以“平等、责任、信任、诚实”为核心的课堂契约,同时建立了基于“正向点赞”的点赞式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心智联结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精神联结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指通过价值观教育和精神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信念。在学校里,内生的信念融入了师生的血脉,为学生及教师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学校以精神联结精神,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近日,刚刚入职的体育教师王嘉明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访中,学生们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表示要向他学习“勇敢有大爱”。“身边优秀的人是最好的榜样,这也是最好的联结教育!”副校长孙婕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