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10月1日 星期
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快乐不止星期三


□本报记者 廖钗勤

“每周我最期待的就是星期三!”9月18日下午,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张一诺刚刚结束轻松的音乐课,就兴奋地来到拓展课教室——每周两次的中国舞课程如约而至,属于她的舞蹈时光即将开启。

在江南实验学校,每周三下午,学生不上文化类课程,只上音、体、美以及兴趣拓展类课程。随着“快乐星期三”项目的推进,一年多来,学校已然形成“快乐每一天,快乐每一人”的良好教育生态,提升了校园活力和学生的快乐指数。

兴趣拓展助力快乐星期三

2023年7月,学校校长陈华接到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小学开展“快乐星期三”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了扎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决定在小学开展“快乐星期三”试点工作,江南实验学校被选为首批试点学校之一。

实际上,学校早在2018年便积极响应课程改革,开发了80余门素质拓展课程,供学生在每周一、三的课后托管时间选择。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和扎实的工作基础,是学校能够成为“快乐星期三”项目首批试点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到试点通知后,学校迅速行动,调整了课程安排,将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体、美课程排到周三下午,在音、体、美课程后,还设置了两节时长为40分钟的兴趣拓展课。同时,将原有的80多门拓展课精简整合为40门。健美操、轮滑、足球、纸艺、二胡、戏曲……拓展课程涵盖琴棋书画、文艺体育等各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参与同一门拓展课的学生自动结为一个兴趣社团,在课程之外还会开展社团活动。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震,天波府走出我保国臣……”戏曲教室里,小梨园戏曲社的“穆桂英”手握梨花枪,英姿飒爽地唱道;纸艺教室里,纸艺设计社团的“设计师”通过剪、折、撕、刻、拼等手段,将简单的彩色纸做成一件件艺术品;操场上,“追风少年”正脚踏轮滑鞋,转身、跳跃,流畅地滑出炫目弧线……每到周三下午,校园里就变得热闹非凡。“我在播音主持课上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一起交流共同的爱好,真的太快乐了。”学生夏婧妍说。

家校社携手共创快乐学习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学校的师资力量还不足以满足学生对拓展课程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家长们对“快乐星期三”项目的接受度不高,认为整个下午没有一节语数外等“主课”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尝试将社会力量引入拓展课课堂:从县文化馆聘请越剧演员,从乒乓球爱好者协会邀请乒乓球大师,从社会上的轮滑社团里请来达人……这些“身怀绝技”的高手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更专业、更有深度的专业指导。

手腕要轻轻上抬,翘起拇指,对准水袖的折叠线,手腕和拇指使点巧劲挑起水袖,覆盖到手腕上,动作要自然大方,不可露出发力的“猛劲”……在戏曲课上,专业的越剧演员正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戏剧动作要点,仅是一个挑水袖的动作就有不少门道在里面。“太专业了!学校从校外请来的老师经验很丰富,提供的指导也都很准确。”学生叶语新表示,他和同伴在专业演员深入细致的指导中领略到了越剧含蓄雅致的美。

为了赢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学校一方面邀请多名专家学者进校举办家长讲座,传递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作业进行优化,剔除那些重复和机械的内容,精心挑选课后作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每个星期三,孩子放学回来时总是兴高采烈地展示在拓展课上制作的版画,不仅会细致地讲述创作过程,还常常意犹未尽地直接拿起画笔继续创作。”二年级学生徐知悦的家长告诉记者。随着“快乐星期三”项目的深入推进,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发展特长的同时学习也没有落下,并且“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多一些拓展课,少一些作业,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我们举双手赞成”。

从“快乐星期三”到“快乐每一天”

在推行“快乐星期三”项目后,校园里的欢声笑语更多了,但学校并未止步于此。如何让学生的快乐不止在星期三,而是延伸至在校的每一天?为此,学校主动为快乐“加码”,决定在星期一的下午也开设两节拓展课。“星期一是一周的开始,我们希望学生带着期盼、渴望的心情来面对新一周的学习。”陈华解释道。此外,学校还在每天的早晨和下午时段安排了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将啦啦操、健美操等特色课程融入其中,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运动塑造学生端正大方的体态,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心态。

虽然兴趣拓展课、大课间活动、作业减负等项目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轻松了,但留守问题、家庭矛盾等困扰还是成为部分学生解不开的心结。如何倾听每一个学生的烦恼,并给他们指导和关怀?学校尝试让解忧信箱走进教室。

在江南实验学校,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特别的解忧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困扰、给教师的建议等说不出口的话写下来,投进里面。每周,班主任都会打开信箱,取出承载着学生心声的信件,仔细阅读,“对症下药”。

六年级班主任吴佩艳记得,曾经收到过一封“令人感到心疼”的信。班上学生小杰写信告诉她,父母快要离婚了而自己又无力挽救,“我感到自己是多余的”。吴佩艳给他出主意:“既然你没法和父母当面沟通,为什么不给他们写一封信呢?就像你给我写信一样。”小杰听取了这个建议,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了下来。吴佩艳将这封情真意切、充满爱与挽留的信发给了小杰的父母。吴佩艳后来才知道,在她转发信件时,小杰的父母正站在民政局门口,准备办理离婚手续。在读了儿子的信后,他们沉默了很久,最终决定为了孩子再给彼此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推行“快乐星期三”项目,收效如何?陈华每天都能收到生动而直接的反馈。当她穿行在校园里时,总会有一个个小小的身影从远处跑来,用一张张充满阳光和自信的笑脸向她打招呼。“学生在校园里笑得如此开心,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陈华欣慰地说道。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