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李 唯
近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总目标,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聚焦人才引育、活力激发、师德师风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坚持内外兼修,强化教育人才集聚
一是搭建平台培育人才。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狠抓书记校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建立“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四级培养体系,深入开展特级教师、名师带徒活动,先后实施两批“双龙计划”特殊支持专项教学名师遴选,储备教育人才1260余名。
二是拓宽渠道引进人才。强化部门协同,改进招聘方式,抢招“双一流”高校优秀人才,连续3年赴重点高校开展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加大学校自主招聘力度,确保以岗择人、科学选人。面向区域外积极引进一批名师名校长,打造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近3年,共招聘中小学新教师1.1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1.5%,引进名师名校长46名。
三是构建机制留住人才。着力保障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创造拴心留人的大环境,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同步同幅度提高其他学段教师工资收入。探索建立“市域调剂、县域挖潜、动态调整”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及时调剂编制,实施精准“瘦身”和“健身”,坚决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
二、坚持职权下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一是下放干部使用权,让“学校配”。2021年出台《市直学校局管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提拔局管干部对象的,如民主测评不过关一律暂停提拔使用。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由学校实施提拔程序,教育部门实行任后备案管理。
二是下放职称评聘权,让“学校评”。积极探索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一校一策”制定方案,严把过程评审,关注评后反馈,加强聘后管理,加快形成评价科学、导向正确、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目前全市纳入试点学校达64所。2023年,共有975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其中自主评聘287人,占全市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数的29.4%。
三是下放绩效考核权,让“学校定”。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年度考核奖分配和教师工资补差办法,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分配方案侧重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班主任等倾斜,并设置一定偏离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师德师风整治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治。2022年,开始针对教师有偿家教、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体罚学生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23年,将专项整治重点扩大为违反政治纪律、违反廉洁从教、违反生活纪律、侵害学生权益、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学术诚信、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失管失责等7大方面35个突出问题,重拳出击,顶格处理,时刻警钟长鸣,保持高压态势,积极营造“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清廉教育生态。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优整治。建立教职工入职查询制度,对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利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不得认定、聘用,做到“教职员工凡进必查、教师资格凡认必查”。建立师德承诺制度,对照《金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制定《教师师德承诺书》,每年开展师德承诺活动,2024年全市共签订师德承诺书6万余份。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制定违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违反工作纪律、变相体罚学生等16条负面清单,建立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监督平台。
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强整治。坚持师德师风问题有举报必查,一经查实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处分和处理。坚决落实师德违规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行“一案双查”,坚持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对发现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或同类问题反复发生,以及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单位和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