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一场面向乡村教师的调研活动在嘉兴展开。
调研队伍由嘉兴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带队,目标明确:要去最边远、最薄弱的乡村教学点,要随时推门听课,要和更多的一线教师座谈。
“我们要听的,就是你们所面临的真实问题和诉求。”嘉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武曜云的一句话让乡村教师们敞开了心扉。
在长达半年的调研时间里,职称晋升、职业认同、教育教学压力等问题被一一记录下来。同样被认真倾听的还有乡村教师最深切的期盼:想要更好的平台、想要更快地成长、想要更优秀……
这些都汇聚成了一份“麦田守望计划”,希望通过制度改革、政策保障、搭建平台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和人才支撑。“乡村教育需要‘守望’,需要教师用发自内心的真挚去热爱这份职业,并按照教育的科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深耕细作’,从而助力嘉兴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武曜云说。
自此,在希望的大地上,麦田灼灼,守望悠悠。
给予“守望”底气
与调研活动同期启动的还有首届“守望杯”乡村教师素养展评活动。
和一般的活动相比,它的参评条件显得有些“苛刻”——“累计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10年”“仍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绩优秀”……评比内容除了课堂展示,还会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业绩、示范引领作用、科研能力等方面。
“这可是专门为扎根乡村的教师搭建的平台!”一时间,该活动人气“爆棚”,共有1500余名教师报名。经过层层遴选,首届“守望杯”最终有49位教师获奖。
第二届“守望杯”的参评学科从首届的7门扩展到义务教育段所有学科,让更多乡村教师有了展示机会。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学教师钱秋瑾正是一等奖获得者之一。作为扎根乡村学校20余年的一名音乐教师,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展示机会,“短短3天,经历了4次备课4次磨课,学校同事及区音乐教研员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教学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年时间培养500名师德高尚、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让他们成为乡村教育的‘火种’,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处处长张建芳介绍,作为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举办的活动,“守望杯”的含金量很高,同时还会面向获奖教师开展“麦田守望”专项研究课题申报,进行点对点教科研指导服务。
“为乡村教师专门打造这样的展示平台,就是为了让更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有机会、有盼头。只有给足乡村教师‘守望’的底气,才能让他们真正留得住、教得好。”张建芳说。
嘉兴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其中海盐还是全国首批两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之一。这背后,正是嘉兴一直不遗余力地给足乡村教师底气——
“专门”为乡村教师出台政策。2023年,嘉兴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建立市县校分工合作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待遇保障等多项扎实举措。
“专门”为乡村教师建立荣誉评选机制。在试点乡村学校任满30年单列评聘高级职称工作的同时,颁发任教三十年荣誉证书,开辟“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等宣传板块,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专门”为乡村教师搭建交流研讨平台。自2011年起,嘉兴启动名优教师“携手镇村”教育指导服务项目,覆盖所有学科,每年不少于30场。历经13载,目前“携手镇村”项目已经累计组织指导服务超过300场次,提供指导服务的名优教师超过1000人次,参与活动的乡村教师超过3万人次。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师资均衡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不断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到更多的普通乡村教师,加大扶持力度,奏响嘉兴教育共富最强音。”嘉兴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郁春表示。
赋予“守望”能力
两年前,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副校长刘扬多了一个让她自豪的新身份: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坊”的“坊主”。这一身份是她与另外5名教师同台“竞标”而来。
2022年10月,嘉兴启动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作坊”工作,以全市乡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并通过“揭榜领题”的形式发布信息。
首期共有35所乡村薄弱学校提出需求,97名校长、教师同台“竞标”,其中不乏省特级教师、市级名师名校长等。当天,评委就坐了半间教室,有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专家,以及乡村学校的教师代表。
答辩前,刘扬曾多次前往高照实验学校调研,针对学校年轻教师多、新居民子女占比高等校情作出了一系列详细的长期规划,最终在方案论证中脱颖而出。
嘉兴教育学院师资培训处处长陶李刚告诉记者,“三名工作坊”是对城乡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联盟、特级教师工作室专项服务镇村校等项目的补充,“工作坊直接设在布点学校的形式,打破了以往‘优中选优’的教师培训模式,能够惠及更多的普通乡村教师”。
两年来,刘扬带着年轻班主任们开展专题阅读、微课录制、线上线下研修等活动,使他们如拔节的麦苗快速成长着,而乡村教师的学习热情也在不断激励着刘扬。每次发布活动消息,许多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会前来参加;有教师因腿部受伤,行动不便,仍拄着拐杖来参加活动……这些都让刘扬更加坚定,“要为乡村教师搭建更多成长的渠道和舞台”。
嘉兴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蒋培丽对此深有同感。在调研中,她发现很多时候活动看似办得“热热闹闹”,对于不少一线教师而言却仍是“空白”,“缺什么就补什么,要想尽办法让更多优秀的力量真正帮助到乡村教师”。
在科研下乡等工作的基础上,2023年,嘉兴启动教科研副校长试点工作,为学校提供点对点的、精准化的、定制化的教科研服务。
聘任文件公布后,嘉善县姚庄中心学校校长汪发灯第一时间与教科研副校长、嘉兴教育学院科研信息处教师朱术磊共同制定了学校专属的科研方案,并为她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选题打磨、成果提炼……一年后,一份耀眼的教科研成绩单摆在所有人面前:学校课题共立项35项,其中国家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7项;课题结题共18项,其中省级结题3项,市级结题1项;学校论文共获奖67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均有文章发表。
最让汪发灯感到开心的是,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不管自己能不能立项、能不能获奖,教师们都抢着做研究”。
接下来,嘉兴将进一步开展新优质学校培育、教育学院实验镇和实验学校、嘉师成长攀登计划等项目,聚焦乡村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做好全员教师提能计划和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全面构建“领雁高飞、群雁齐飞”局面。
汇聚“守望”人气
守望是什么?
对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学省特级教师顾卫华而言,守望是35年坚守在同一乡镇学校,用心干着同一件事——为家乡学子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守望也是海盐县秦山小学教师陆秀敏39年来的不忘初心,他深深感受着,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享受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乡村教师的素养也和城里教师一样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在进一步凸显。
打开“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数十位教师的“守望”身影跃然纸上,这些故事也在“嘉兴教育发布”公众号上同步推送。与此同时,“守望杯”获奖教师也会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武曜云说:“希望更多教师从一个个‘坚守、播种、传承’的乡村教师育人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奔赴乡村、扎根乡村、守望乡村,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为乡村孩子奉献爱心,在乡村发展中建功立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讲好“守望”故事,为了汇聚更多的“守望”人气,嘉兴也是实招频出:开展优秀毕业生定向培养计划,守好乡村新教师的入口质量关,而且对有志于到偏远村校从教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学年学费标准和学习年限给予到岗学费补偿;深入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已累计招募优秀退休教师260余人,充分发挥名优退休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近3年来,嘉兴城乡双向流动教师3200余人次,其中名优教师1400余人次。
人气渐涨,持续做好稳定乡村师资工作也是关键一步。
近年来,嘉兴与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在职硕士培养合作机制,乡村在职教师提升到本科学历,学费实报实销,部分地区试点开展乡村教育硕士培养项目。未来,嘉兴将始终坚持在职称聘评、各类评优评先中向乡村教师倾斜,支持设立乡村定向指标,推动乡村教师荣誉全覆盖。
当乡村教育人气越来越旺,乡村教师拥有越来越多的“守望”底气和能力,嘉兴教育共富图景也在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全国298项中小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有25项出自嘉兴的学校,其中9项来自当地乡村学校;入选2022年第十三批省特级教师的20人中有8人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年年增加,2023年占比升至42.8%……
08
①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学师生共读。
②在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劳动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捆扎秧苗。
③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④海盐县城西小学开展第三届校园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