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27日 星期

乡镇小学奏响一支“交响乐”
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培育学生乐团

□本报通讯员 林 桦 李 晨

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威风凛凛进行曲》、优美动人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灵动的管乐重奏《木偶的步态舞》……8月骄阳似火,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的高见音乐中心里不时传出动听的乐曲,这是学校高见交响乐团正在进行暑期训练。

乐团指挥教师万富强介绍,乐团现有编制成员65人,后备梯队成员200多人,由于涉及弦乐、管乐、打击乐等20多种不同的乐器,暑期训练按照不同声部、不同层次分批次开展。

从小提琴班启航,扎根音乐20载

高桥镇中心小学虽是一所乡镇学校,但这里的高见交响乐团是宁波市唯一全编制的小学交响乐团。这样一支专业的乐团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时间倒回至2005年。当时学校招聘了一名小提琴专业出身的音乐教师——史文博。高桥镇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为了传播本地文化,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校便提议让史文博组建一支小提琴队,召集一些对小提琴感兴趣的学生,练习小提琴曲《梁祝》。

学习乐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们在史文博的带领下,利用上学日的早上、中午、晚上和周末的空闲时间,在学校排练曲子。几年后,这支小提琴队的表演获得了一致好评。于是,学校便有意扩大队伍,从小提琴队发展到小提琴班,每年从一年级新生中挑选音准好、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加入。

“为什么要学小提琴?这种音乐学了有什么用?”“对升学有什么帮助?有点浪费时间。”……学校地处乡镇,不少家长不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乐器确实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学校会利用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以及周末、寒暑假,请专业老师来校教学,也会督促学生做好乐器特长和日常学习之间的平衡。”史文博耐心地一一向家长解释,消除他们的顾虑。

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小提琴班慢慢组建了起来;后来,又加入了中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组成了弦乐队;再后来,又融入了长笛、小号等管乐器,组成了管弦乐队。

2020年10月,按专业交响乐团双管编制模式组建的高见交响乐团正式“出道”。目前,学校已组建20多个器乐专业课程,共有音乐教师9人、外聘专业教师30多人,逐步形成常态化和梯队化训练模式,还自主开发了小学交响乐校本课程“走进交响乐”,收录学校乐团演奏作品进教材。

从音乐中心扬帆,做强艺术教育

2023年2月,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高见音乐中心揭幕。这个音乐中心里,排练厅、专业琴房、乐器库等一应俱全,同时可以容纳500多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每间音乐教室都装设专业的吸音板,配备钢琴、电子白板、学生专用琴凳等硬件设备,交响乐团排练室里还配备定音鼓、马林巴、交响大鼓等专业乐团使用的大件固定乐器。

“在这里排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乐团成员表示,“我们以前训练的场地没有经过隔音处理,合奏的时候会有些混乱;现在在全新的场地演奏,我感觉乐曲好像更动听了,学琴也更有动力了。”

音乐中心的墙上展示了历届乐团的成员以及他们如今的去向。有的成员考入音乐学院附中,有的考入宁波青少年交响乐团……校党支部书记严文若表示,学习乐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除了交响乐团,学校还有合唱团、口风琴社团、弦乐团等,供热爱音乐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今年,学校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为名誉顾问,为乐团的发展出谋划策。严文若说:“曾经,我们经历了乐团从无到有的过程,接下来,希望能向从有到强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