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19日 星期

翻滚吧,活力少年!
衢州市新华小学大力开展校园体操

□本报记者 舒玲玲 通讯员 祝 芳

3月12日上午9:10,伴随着大课间欢快的音乐声,衢州市新华小学的操场秒变大型体操运动场。

操场东侧,学生们每3~4人一组,手拉手在垫子上完成前滚翻后,边跑边变换队形。跑到下一块垫子前,其中一人干净利落地完成手倒立,其余几人张开手臂在旁保护。紧接着,连续两个前滚翻接侧手翻后,他们重新回到队尾。

西侧,几个50厘米高的黑色箱子是不好对付的障碍物,但学生们一鼓作气助跑、踏跳、双手撑箱,完成向前滚翻后稳稳落地。箱上前滚翻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颇有体操小将风采。

“不累”“不怕”“很喜欢”……一张张因为运动而显得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笑意。学生中,心率高的接近每分钟180次,平均也能有每分钟150次。得益于体操运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他们把项目当游戏玩,偶尔有个别跳鞍马时卡在“马”上、杠上翻身下时没翻过来的学生,也会笑笑重回队尾,等待下一次挑战。

看似游戏般的场景,其实蕴藏着新华小学体育组教师们积极推动体操回归校园的巧思。因为操场面积有限,学校给每个班级划出一块纵向活动区域,并设计了U字形的来回两条动线。体育教师江月蓉介绍,他们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实践中创设了“技术+体能”模式,去的时候是技能线,折返回来时是体能线,两边互不干扰。

譬如五年级学生,去时需要完成4人合作前滚翻、侧手翻、一定高度侧手翻等一系列技术动作,折返回来则需完成6个“4人踏垫跳”、单脚交换跳等体能动作,依次循环进行练习。“每位体育老师负责所执教年级的体操大单元设计,包括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需求的体操动作,以及大课间两条动线。”江月蓉说。从屈伸、滚翻、跳跃,到支撑跳跃、侧手翻、杠上翻身下,再到箱上前滚翻、合作倒立、手倒立等,动作难度、复杂度和团队配合度都会随年级增长而不断提升。

校园体操的盛衰,系于安全。以往只敢在体育课上少量引入前滚翻等体操元素,是出于安全担忧。如今全面回归,在校长童伟强看来,也是基于规则之上,学校有了更科学、更周密的安全防护与应对部署。在新华小学,教师“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必须熟悉20个体育通识概念,并能给予学生适切的体育指导与安全照护;学生间也强调小组合作,在运动中加强彼此间的防护与保护。

去年11月,新华小学刚开始将体操引入大课间时,曾有一位六年级班主任找到童伟强,“校长,做箱上前滚翻时,我们班有4个学生都扭到脖子了”。出乎班主任意料,童伟强没有因此叫停,反而语重心长地宽慰,“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练习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通过加强体操动作和技巧的练习,不仅可以规避因动作不规范带来的运动风险,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危险躲避能力,如跑动中快要摔倒时可以用一个前滚翻化解。校长的一席话,也让体育组教师们有了进一步推广校园体操的底气。

大课间结束前的放松环节,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全校学生缓缓放低身体重心,来了个“一字马”。放眼整个操场,超过半数的学生动作标准,还有不少学生仅腿部略微弯曲。更难得的是,全校几乎找不到“小胖墩”,反倒是因为不少学生个子蹿得太快,原本给他们准备的单杠都显得不够高了,快要无法支撑他们做出标准的杠上翻身下动作。“学生身姿挺拔、身段柔软,去年脊柱筛查的数据也显示,我校学生中轻微脊柱姿态不良的占比极低。”童伟强自豪地说。

这也正是体操这项运动的魅力。作为体操回归校园的推动者,衢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程卫东亲眼见证了新华小学学生们体形体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在他看来,体操能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强化身体核心力量,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静动态平衡能力。“有了体操练习打下的基础,学生们在开展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时会事半功倍。”程卫东感叹,相比传统“跑、跳、投”项目的枯燥,体操项目更多元、趣味性更强,动作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好,从易到难,这种“翻越”是永无止境的,更能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自2022年提出体操回归校园行动以来,衢州已有遍布各县(市、区)的20多所体操实践学校,衢江区更是实现了体操在小学段的全覆盖。程卫东表示,接下来,体操回归校园行动还将向初中段学校延伸,力争实现“人人会侧手翻,人人会手倒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