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19日 星期
温暖生命最后一程
杭师大有群师生热心“安宁疗护”


□本报通讯员 陈素萍

如果不是学护理,如果没有参加志愿服务,2000年出生的刘金龙说自己很难如此近距离接触到“死亡”。

在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有一群师生在思考这样一个话题:当医生给出“生命倒计时”,在他人花落的季节,我们能帮到他们什么呢?

1月16日,在前期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积累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杭师大护理学院正式成立大学生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队。安宁疗护,谁能做、怎么做、为何做?新成立的服务队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徐云佳第一次走入安宁病房,是被拒绝的。“面对眼前的陌生人,有个奶奶不太自在,就找了个借口不让我们进门。”徐云佳说,即便前期了解过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素不相识的人相处,陪护一开始就要接受挑战。

这样的拒绝,每名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学子都遇到过。怎么破局?这考验着志愿者的智慧。

一次,学生们去陪伴一名肾癌伴随肺转移的老人,在做完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老人不太有反应,于是大家又凑近说了一遍,老人开口了:“不要。”

学生们愣了一下,但听到他浓浓的杭州口音,一名杭州籍学生立即改用杭州话交流,并握着老人的手轻轻抚触。他说:“老人听力严重下降,视力也不好,即便在床边也无法看清我们,但可以通过抚触开启沟通的门。有时,无声胜有声。”

老人不善言辞,但慢慢地,话题转移开,老人和突然到来的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道别时,老人嘴里说了 声“慢走哈”,并露出了一个舒展的微笑。

在陪伴临终患者的过程中,青年学子也收获了许多知识经验和人生感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爱人与被爱。

“我读本科时曾在肿瘤科实习,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不同,患癌的病人基本是清醒的,会和我们聊天。直面死亡,会让我们更容易去反思人生。”刘金龙说。

作为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先行者,杭师大护理学院教授楼妍是串联起各方力量的纽带。在2019年,她就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迄今已经培养了200余名专业护理人才。

令楼妍感到欣喜的是,在政策层面,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去年8月,浙江出台了全省域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培育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

“服务队的成立,为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落脚点,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学生服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杭师大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汪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