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郑远
日前,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二(1)班的学生们在鲁迅故里开展研学时,以打快板的形式表达了对鲁迅的敬仰,说唱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学习成果上传到“红色网上游——柯桥研学”平台,供其他同学浏览参考。
“红色网上游”是柯桥区的红色德育品牌,自2005年起至今已坚持开展了19年。为了构建以红色根脉教育为核心的数字化教育新场景,柯桥区推出了“红色网上游——柯桥研学”平台。该平台构建了五大研学资源库100个研学项目,自上线以来,点击量累计已达120万人次。
打开“浙里办”App,找到“红色网上游”,在平水镇中心小学学生金宁孜的示范下,记者看到,平台上的研学内容有革命遗址、文化传承、红色军旅、共同富裕、大好河山等5个板块,任意点开其中一个板块,里面都有详细的内容介绍,便于学生在线做好功课,再根据实际开展实地研学。
平水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地点——《全唐诗》收录的2200多位诗人中,到过平水的有400多位,并留下了1500多首不朽诗篇。柯桥区教育体育局依托“红色网上游”场景应用,梳理出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山水资源,引导平水镇小将当地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诗歌、书法、陶瓷、茶艺、戏曲、民俗、神话典故等地域文化资源串联起来,设计了古越文化研学游路线。校长包林军表示,在“红色网上游”场景应用的引导下,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探寻古越文化,并对活动感想、调查数据、图片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跟着唐诗去研学”“我为若耶溪代言”“新云门寺设计图”等小课题研究报告。
柯桥区教体局还把中国轻纺城小学实体的“红色网上游”主题教育馆“搬”进了应用场景,打造沉浸式思政智慧课堂。如今,任何学校的学生都能随时随地通过该馆置身于飞夺泸定桥等惊心动魄的场景中,学习感受更加深刻。
为了优化场景体验感,柯桥区还进行了研学课程升级。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外联部主任喻钢坚告诉记者,在柯桥区教体局的支持下,营地对包含国防教育、“三生教育”、劳动教育等板块的200余门课程进行了优化提升。据了解,柯桥区教体局对已有的100个研学项目均已完成实地调研,并针对各项目的不同特征,给予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建议。例如,湖塘街道香林村推出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研学课程;安昌古镇研学游基地推出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研学课程;浙江军旅文化园研学营地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让学生感受军旅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网上游”场景应用还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联结在一起,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2023年,稽东镇已接待研学游超14.16万人次,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学生,创收近1400万元。”稽东镇相关负责人说,“红色网上游”场景应用把学生引到了田间地头、村民的庭前后院,不仅让村民当上了教师,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全民参与场景应用建设的美好图景。
据悉,按照柯桥区的计划,“红色网上游”场景应用正在构建2.0版本,届时将推出校本研学等特色内容,促进校内校外教育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并构建一张严把质量关的机制网,做好包括学校需求、学生管理、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等在内的评估体系,实现研学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有效管理。